第2部分 (第1/4页)

他与送行的两位同窗好友握手道别,就要离开生活、学习了四年的北京,他颇有些留恋。在登上火车的的霎那,他回过头再看他的同窗好友,眼里充满了泪水。别了,我的同窗好友!别了,我亲爱的首都北京!

还是有丝丝遗憾的,送别的人中没有她的出现。可惜呀可惜,这样想着心中难免惆怅。不过,她不会来送他,也不可能来送他。此时的她,身在美国,她有美国的世界与生活。她是他的师姐,与他同一个学院,同一个专业,但高他一个年级,他和她有过一年美好的时光。现在的她,据说在美国已然站稳脚跟,不可能回到北京来送别他。

“不要说拥有,只要曾经爱过。”这歌唱得很美,真要做到这个境界,难!当然了,做到了,也相当不错。其实美国有什么好呢,异国他乡,人生地不熟,钟意这样想到,但在心里,他为她祝福,希望她在美国幸福开心。或许,哪一天咱去了美国,她还能念着旧情,好好招待一番呢。

钟意想到这里,美美地笑了一下,是呀,男人*处处留情,咱不*,可美国有咱的旧爱。

这是夏天,一年里最炎热的季节,钟意和他的同学们大学毕业。一部分人选择继续读研究生,少部分出国深造,当然他们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故而出国留学者只占较少的比例。绝大多数同学直接参加工作,当时,大学毕业生全由学校包分配。

钟意没有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更没有出国的打算。他已经有了一份满意的、令有羡慕的工作在等着他。

钟意人非常聪明,脑袋瓜子好使,尽管在大学期间不算特别用功,但总能在班上进入前五名,如果以分数论英雄的话,那就是坐上了头五把交椅,也可称得上是高材生。

钟意长得不算特别英俊,但是挺有型,挺象郭富城,当然跳舞的水平应该比不上郭天王,如果有郭天王那样又蹦又跳,还一边引吭高歌的话,加上他北京大学的背景,做一个偶像歌手就太简单了。22岁的钟意,身高176厘米,体重70公斤,眼睛大而有神。体魄健壮,行如风,坐如钟,站如松。

这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钟意读完了四年大学中文本科,光荣毕业了。这个时候的大学生,还是有工作分配的。但是,双向选择已经初具规模,这个时候能够双向选择的都是有些门道、家里信息广的学生。普通大学生,如家在农村的大学生,通常都心安理得地等着分配。那个时候,大学没有扩招,工作自然不成问题,只是好坏的差别了。

钟意买的是卧铺票,在当时学生坐卧铺,也是种享受或者说是奢侈吧。一是票比较难买,再就是属于高消费系列。钟意大学四年,好象总共也就坐过三四回卧铺。

钟意找到他的卧铺包厢时,里面里面已经有了四个人,还剩下的两个位置正是他的一个下铺以及对面的下铺。

在自己的铺位上坐下来后,钟意想,对面卧铺的人怎么还没有来呢,都快开车了。那个不知道能够来得及赶上车的人会是谁呢?

钟意坐火车,喜欢与人聊天,他不惧怕与陌生人说话,尽管知道有先哲说过“逢人只说三分话,未敢全抛一片心”,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操作起来就看各人的把握了。钟意是这样想的,天上不会掉馅饼,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与陌生人交往,只要保持理性,不贪小便宜,就能与旅途上的人做萍水相逢的朋友。其实,每个人都一样,旅途中会孤独寂寞,但是古话说一粒老鼠屎,坏了一窝汤,偶尔的几个坏分子,让大家不得不提高警惕,防范着任何可能的危险与欺骗。

包厢里的另外四个人互不理睬,钟意进来的时候,有两个看了钟意一眼,然后就埋头继续做他们自己的事情,看书、睡觉,整理行李,总之包厢氛围比较沉闷。

钟意觉得没趣,北京到龙华市路途需要四十多个小时,在火车上要呆上两天两晚呢,如果这样沉闷下去,那会郁闷死去。

火车的汽笛声再次响起,钟意经常坐火车,他知道这一声长鸣表示火车在一分钟之后发车,看来对面的铺位在北京站不会上来人了,这样也好,宽松点,所谓有失必有得,没有人聊天,图个安静吧。

大概过了十五秒钟,之所以能够准确到秒钟,纯粹是钟意因为无聊,所以就在数着列车那头钟表上的秒针。这时,他眼前突然一亮,光芒四射。一个女孩提着很大的旅行箱出现在他的面前。

女孩看了看包厢边上的号码,如释重负般进入钟意所在的包厢,终于没有错过火车开车的时间。看来,她就是对面空铺的主人了。

啊,这是怎么美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