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 (第1/4页)

开的,那是不是正好口袋里有点卖书的钱么,就这么开张了,没想到这么些年竟然能发展到这个样子。”

张真一略微唏嘘地说道,其实他也想借这个机会给自己的一些基本情况透漏一下,在他看来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和时间的推移,自己必然会暴露在公众的视野中,那么自己创业的动机还有一些曾经的事情都必须有一个合适的解释。

作为省委书记政治局高官,自然是一个很好的透露对象,毕竟自己当初的那些事情除了几个经历过的人以及那位老人家以外,几乎上没有人知道,即使是中央办公厅的机要文件,那也只包括了一些过程,至于具体的东西却从来没有透露出去过。

“好了,你小子也不用谦虚了,能让老首长看重就说明了你的成绩是实实在在的,改革开放也有这么些年了,近几年西方那些国家总是认为共和国发展市场经济是一句空话,加入wto的事情一拖再拖,这次听说你们佳乐福集团在外交部与他们进行谈判的时候加了不少分,这可是为国立功了哦!”

其实张金龙这话并不是空穴来风,作为政治局的委员他自然有通道了解到这些事情,早在年前的时候,外交部的确跟西方世界的一些机构进行接触,再次商谈中国入世的事情,这次遇到的阻力极为意外地竟然减少了。

理由非常简单却又极不平常,那就是有的国家代表提出了一句话。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能诞生佳乐福集团这样优秀的企业,我们有什么理由阻止中国加入到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经济组织中来?”

当时整个中国代表团都没有料想到就是这么一句简单的话竟然就打消了极多的反对意见。

可以想象佳乐福集团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其实国人有时候并不认同一家企业的力量,但是在国外,一家知名的企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过了某些政府,对财富的渴望和对创业梦的渴望让他们明白一家知名的诞生有多么的艰辛和伟大。

“那是我们应该做的!张伯伯您可是让我无地自容啊,哈哈哈,这次回省里之前,就被d爷爷批评了,说是您老都找不到我这大忙人,日理万机,架子也大了,您说我还能上哪儿找理去,这不立马就赶回来,这次两位伯伯有什么事情尽管吩咐,为了支持家乡建设,我一定答应。”

张真一已经料想到了两人的意图,现在夸下海口却是因为他已经有了决断,但是对于郭斌来讲,这句话却像让他吃了一颗定心凡一般,心里的那块高高挂起的石头总算是放了下来。(未完待续。。)

第六十八章 敲定合作

细数佳乐福集团自创立以来在江南省皖南地区的各项投资,截止九八年年初皖南新城改建的项目最终在张金龙拍板下批复后,一共接近了百亿人民币左右,正是这样一比庞大的投资,才使得皖南地区地经济增长速度连续数年名列全国百强县的前三位置。

根据最新的调查显示,皖南地区的经济规模和城市总体的经济总值已经超过了其归属的徽州市区,在九八年这个并不富裕的年代,可以说皖南地区造就了一个中国式的发展奇迹,但是这个奇迹根本无法复制,因为佳乐福集团只有一个。

但是从这件事情的本身上,张金龙和郭斌却看到了更多,不仅仅是一城一地的发展,而是整体上促进江南省经济的增长,提高全省的发展水平。

作为国内最大的资本集团的实际掌控人,张真一这个年纪不过二十左右的年轻人手中握着的不仅仅是庞大的财富,而且还握着能够促进江南省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作为非沿海地带的内陆省份,江南省的对外招商引资并不是非常成功,相对于一些兄弟省份来讲,可以说是算得上落后了,之所以张金龙能够进政治局,却并不是单纯地是政治博弈的结果,而是中央出于推动这一地区的发展而做出的重大决策。

作为临江而立,连接南北东西的主要通道和中心省份,江南省的地理位置尽管算不上沿海的那种天然优越,但是确有其独特的优势。尽管最近几年在招商引资,促进市场发展等方面小有成效。但是张金龙一直相信江南省的潜力还远远未曾被挖掘出来,而缺少的正是那一股推动的力量。

这种力量并不是单纯的政治决策就能够形成。而是需要庞大的市场力量,也就是资本力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亟待投资的江南省省委书记,张金龙的目光不由得便落到了省内的各大知名企业身上,甚至是全国的各大知名企业身上,对于国外的投资,他并不是十分有信心,人家不会顾及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