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 (第1/4页)

的银锁在颈上。

黎氏得了长孙,喜的不得了,虽说这长孙要继嗣杜家,可儿媳妇进门就得了孩子,显见得是好生养的,年纪也不大,将来生个三五个肯定没问题,尤其是看见生下来的大胖孙子足足有七斤重,白白嫩嫩的,黎氏觉得从心往外冒着甜水,每天都要来净语轩看上几次。

贞娘见到母亲就觉得心里酸软起来,忍不住撒娇道:“都躺了半个月了,人家腻歪死了!好容易娘来了,也不让人家起身!”杜氏点了她的额头一下,笑着嗔道:“都当娘亲的人了,还这么爱撒娇!这月子病可不像别的病,落下了就是一辈子的事,娘的身子不就是做月子没做好落下的病根吗?一到冬月里就难熬的很,娘可不愿意你跟娘似的,你听话,好生养着,等出了月子,也要好生调理调理。”

贞娘不解:“出了月子还调理?”杜氏道:“咱们女人生一次孩子就跟走了一次鬼门关似的,哪里那么容易就恢复的过来,我昨儿跟龙姨娘说了,她说给你几个药膳的方子,让你家厨娘照着做,你即能去了淤血,还能让你的身子恢复的好,等打完仗,石头回来了,你再生上一个,你这个位子就彻底稳当了!”说来说去,还是担心自己家的门户小,怕女儿坐不住当家主母的位置。

贞娘笑起来:“娘,你如今思虑的还真多。我爹到吏部述职,怎么样了?不是说考评都是优吗?”许怀安回京述职,因为只是个七品县令,所以只需向吏部述职即可,可这位七品县令的亲家如今可是一品大员,皇帝眼前的红人,就是吏部尚书跟许怀安见了面都要客气三分,许怀安的上峰是苏州知府谢大人,花花轿子人抬人,谢大人当然乐得送人情给许怀安,所以考绩全优。可许怀安进京述职都三个月了,吏部仍然迟迟没有消息,是让许怀原地简拔还是异地升职,弄得许家人都很迷惘。贞娘惦记了几个月,写信给温栎恒时略提及了此事,温栎恒回信时就告诉贞娘不比担心,吏部尚书韩大人是温绍卿的好友,因为知道许怀安是他的亲家,有心给他留个好位置。

一提这事,杜氏就喜滋滋的道:“今儿来就为了跟你说这个事呢,你爹的考评极好,上官对他很满意,吏部昨儿下了令,让你爹就任庐州同知,主管盐运,一个月后赴任。”

贞娘一听倒吓了一跳,庐州在江苏南京一带,离着嘉定并不远,也是出了名的富庶地方,洲同知其实是从六品,品级不算高,可主管盐运就不一般了,两江一带的盐商号称富甲天下,最是有钱,主管盐运就意味着许怀安即使不贪,可任上三年也是必定满袖金风的。何况,做了三年知县就能升官的十分罕见,哪个七品知县不是在任上苦熬七八年才能升上一格的?许怀安不过是个寒门进士,做了三年知县就升了洲同知,估计那些苦熬了半辈子的同僚们都要嫉妒的冒眼珠子了!

“那我爹怎么说?”贞娘忙问。

“高兴呗,你爹也知道这定是你公公说了话,他才能有这般福气,叫我告诉你,有机会好好谢谢你公公,他定会好好做这个官的,让你也要好好孝敬公婆,恪守妇道。”

贞娘笑道:‘我知道的,你告诉我爹,莫为我挂心,我挺好的,公婆待我跟自己女孩儿似的,炻哥儿也康健,叫我爹莫担心。对了,纯哥儿如今是秀才了,也十四了,差不多该议亲了吧?”

说到这个,杜氏就闷闷的:“你爹说了,纯哥儿此刻年纪还小呢,不让议亲,说什么时候中了举人什么时候才提亲事,你弟弟也赞成,你说说,这举人哪里是说中就中了的?你爹还是过了三十岁才中的举人呢,这会儿我说什么这爷俩只是不听,一门心思的都奔着读书做官,真是没法子,什么时候你见着纯哥儿劝劝他才好,娘就这么一个儿子,还盼着他早早娶妻生子呢”

贞娘知道杜氏的心思,是想着儿子早点成家,自己能早些抱上孙子,家里也热闹些,如今家里这爷俩都忙,一个苦读圣贤书,一个忙着政务,只有她一个人,家里又没有什么姨娘之类的,家中琐事都有下人,杜氏是清闲又寂寞的。

想到此,她拉着母亲的手安慰的笑道:“炻哥儿洗三的时候我见了纯哥儿,觉着果真是长大了,也越发进益了,言行举止和原先全然不同了,他肯在举业上用心思,那是多少人家求都求不来的,若此时给他定了亲,反而分了他的心思,且让他再好好读两年书,左不过才十四岁,还小,再说,我爹要赴任,你和纯哥儿必要跟着的,到了庐州那边看看再说,只是一条,娘要记住,不可为纯哥儿聘盐商的女儿,否则,就算纯哥儿将来有多好的前程,都会被人诟病的!”

士农工商,以商人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