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 (第1/4页)

李云龙道:“老李,你还是说一下吧,让他们知道知道咱们当初是咋活过来的,也好让他们知道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现在的社会有点不对劲,这他奶奶的才打败倭寇几年啊,就有许多人都忘记了以前被倭寇糟蹋的事情了。我最近闲的没事去一个什么中倭交流大会上转了一圈,见到几个鼓吹中倭友好的家伙,说什么倭国经济发达,国民素质比我们要高的多,我们要像倭人学习才能进步。我看那几个家伙恨不能趴下去去舔倭人的腚眼子,把老子恶心的要死!老子当时就把他们打了一顿,都他奶奶的什么玩意儿!”

旁边的几个老人也说道:“现在的风气确实有点不对劲儿!整天的钱啊钱的,把钱看得比祖宗都重要!当初打倭寇,打蓝眼鬼子,我们死了好多弟兄,但是他们也被我们打死了好多,打得他们见到我们都害怕。现在倒好,就因为人家有钱,现在一个个当官的都他码的恨不得给鬼子跪下磕头,为了钱,连他老子姓什么都不知道了!”

李云龙道:“如今宣传不太对,老是说什么中倭友好,睦邻友邦,把当初被倭寇奸杀淫掠的事情就这么压下去不提了,这样下去,我担心以后的孩子们记不得这么大的仇恨,以后咱大汉国千万别成了软蛋国,不然的话,那可真是对不起老祖宗了!”

李云龙对李飞阳道:“飞阳,你小子笔头好,要是有时间,就写一些倭寇侵汉的故事,写的好一点,让全国人民都看一下,不然一国之人,慢慢的都变的没有种了,那可就完蛋了!”

第五十一章 红高粱

李茂公的故事很长,很精彩。

但同时也很凄惨。

他以前是一个无法无天的武夫,打东打西,手下有一票师兄弟,是唐城市的一霸。好在他在大是大非上面,还是看的比较清楚,大节上面还是可以的。

其实一开始,他并没想和倭寇对着干,毕竟在当时,倭寇凶悍之名,全国皆知。但是眼看周边的妇女,但凡有点姿色的,都跑不了倭寇的毒手,家里但凡有点财货的,就都被抄家灭口了,而且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

他家里开着几个酒坊,有几百亩好田地,十多头大牛,家里还有一个在十里八乡都有着艳名的漂亮媳妇和美貌小妾。

这要是被倭寇,摸上门,结果可想而知。

他肯定不会比别人幸运多少。

整个唐城地区,在当时都是倭国的占领地,跑是跑不了的。

在家里等着被杀是一个死,拼命也是一个死。既然怎么都是一个死,那就不如杀他奶奶的几个小鬼子后,再考虑生死这件事情。反正杀一个够本,杀两个就赚一个。这个买卖,他还是能算的清楚的。

正赶上他的一个兄弟因为不服倭寇抢他家的牛,就伸手阻拦了一下,因为这么一个小事,竟然被当众剥了皮。

这等残忍之事,使他再也忍受不住,开始了杀倭寇的行动。

当时在唐城,真正的倭寇并不多,大多都是伪军。

整个唐城市,真正的倭寇其实只有五十多人,就这五十多人,竟然吓得整个唐城市几十万的人不敢动弹。

知道倭寇真实人数的李茂公,感到非常震惊,同时也感到非常丢人。

自己竟然被五十来个小倭寇吓的不敢反抗,当真是丢人丢到姥姥家了。

一天夜里,他纠集了几十个老兄弟,拿着砍刀就摸进了倭寇大营,砍瓜切菜般的干掉了所有的倭寇,震惊了整个唐城市。

当时正是秋天,倭寇大军前来报复之时,他们早已经跑进了青纱帐里面。

一个秋天,倭寇一个师的兵力来回扫荡,竟然就没有抓到他们几个,反而被杀了上百人。

此事闹的很大,李茂公一时间成了抗日英雄,名传四方。后来冬天来临,事情急转直下,他们没有好的藏身之地,再加上有人告密,死了不少弟兄,他的妻儿老小也因此遭了毒手。

到最后,李茂公的队伍被打散,他也因为一时不慎被伪军捕获,当作了一般的囚犯,给带回了倭国的矿场里当苦工。

再往后,就是李云龙所说的,他杀了监管,逃到荒山野林,独自生存二十来年,至今方归。

这些事情,说来简短,但是那一桩,那一件,都非是常人所能办到。也只有胆大包天之徒,血性男儿之辈才敢出手。

此人身世也当真凄惨,就因为抗击倭寇,父母妻小,都被倭寇残杀,可说是被倭寇灭了满门!

这也是为什么,他只要有一点点的可能,就会找机会杀倭寇,能杀几个就杀几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