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部分 (第1/4页)

这得是多差的刀工才能切出这种惊世骇俗的菜相来!

所以还没等李飞阳动筷子,光看这饭菜,李飞阳就看饱了!他根本就没有吃这种品相惊人饭菜的勇气。

因此,这次看完《打金枝》的排练,李飞阳说什么也不在剧团里面如邵紫龙所说的一样,“小歇一会儿”。

出了排练室,李飞阳走到了大街上。

大街上人来人往,卖东西的小摊子摆在街道两边,因为已经快到了春节,小摊子上卖的的东西比以前要丰富多了。鸡鸭鱼肉这些东西,普通百姓也都能消费得起。

现在生意最火的是裁缝铺子。

此时的人们还不太习惯去商场买成衣,大部分都是自己买几尺布,让裁缝给做上一身新衣服。

在大街上就有裁缝摊子,买好布匹的人可以现场在裁缝摊子前,让裁缝丈量身材,把布匹放到裁缝哪里,说好时间之后,到时候来取成衣就是。

李飞阳就见有几家裁缝铺子门前挤满了人,黑压压的挤成一片,都是让裁缝来做衣服的老百姓。有男友女,有老有少,都在哪里排着队等候。做衣服和别的不同,所谓量体裁衣,必须要本人在现场量完尺寸,才能做一身可身的衣服。所以想做衣服的只能排队等候。

路边有小饭店,找了一个牌号老的,李飞阳走了进去。

饭店里人不少,说话声不绝于耳。听得李飞阳不胜其烦,实在呆不下去,叫住了饭店伙计,把刚才自己要的饭菜撤掉,转身出了大门。

在街上溜达了半天,这次找了一个门面装修稍微好一点的饭店,仔细一看原来是全聚德的分号,进去后,要了一个鸭子,一大盘牛肉,两个小菜,一瓶白酒,李飞阳坐了下来。

这家饭店还是比较安静的,整个二楼七八个大大的方桌,围坐的人也就三四桌,其余都空着。

红黑色的老桌子,黑色的老式木椅,透着一股子年代久远的味道。

李飞阳个头虽高,气质虽然沉稳,但是面容的稚嫩是掩盖不住的。

等服务生将饭菜都摆在李飞阳面前的桌子上后,不免就有人好奇的打量他一下。

毕竟这个年代,大众的消费能力还是非常弱的,来这家全聚德吃饭的人大多都是体制内的人,公款报销的居多,真正是个人消费来此的,十桌子里面也不会有一桌。但是李飞阳这么一个半大孩子,要了这么一桌子饭菜,自斟自饮,看起来潇洒随意,好不快活,不由的都暗暗称奇。

跑堂小二将烤鸭片好之后,李飞阳用荷叶饼卷起来吃了,感觉确实比上次黄征农请客吃烤鸭时的味道要好上不少。

正吃得高兴之时,楼下来了四个人,看来是这家饭店的熟客,进了二楼之后,楼上的服务生赶紧将为首两人脱下的厚大衣接过了,笑嘻嘻的说道:“马老师、王老师您二位好久没来照顾生意了,今天您是按老规矩一份,还是要改一改口味?”

为首的两人,一个矮矮胖胖,另一个高高瘦瘦,都有五十上下年纪,听到服务生问询,胖老头说道:“这次人多,后面是我的两个学生,今天口味得改一改。先来一个鸭子,四样小菜,先吃着,剩下的一会儿再说!”

“好嘞!马老师,您老几位先坐,一会儿就得!”服务生收拾了一下几个桌子,端着托盘下去了。

马老师和王老师扫视了一下附近的桌子,看到李飞阳独自靠窗,自斟自饮,两人眼前一亮,对李飞阳大感兴趣。

胖老头,也就是马老师走到李飞阳面前,笑眯眯的说道:“小朋友,不介意我们几个坐在这里吧?”

李飞阳看此人有点面熟,略一思考,便知道是谁了。

此人姓马,名春常,乃是如今相声界首屈一指的标杆性人物。门下弟子众多,他本人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相声段子,颇受国内老百姓欢迎。

而他身边的王老师就是他的老搭档王起源,两人搭档了十几年,是国内人熟悉的两个说相声的老搭档。这两人身后的两个年轻人,李飞阳却是没有在电视上见到过。两个年轻人,都是高高的个头,其中一位长得非常英俊,面容俊朗,浓眉大眼,生就一副好皮囊。另一位长得就有点不怎么好看,也就比谢夫之也就好看那么一点,头上戴着鸭舌帽,鹰钩鼻子,圆脸蛋,看着不像一个好人。

见马春常问话,李飞阳笑道:“桌子这么大,两位老师坐下就是!”

马春常笑呵呵的对身边的两个青年道:“小陈、小朱,都坐下吧。”四个人都坐在李飞阳旁边。

饭店里的八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