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第一章巫水故事

诗曰:

巫水一线天,西向县门流;

激浪推沙岸,穿雲下蓼州;

琴堂霄映月,山郭曰沉秋;

好傍堤边栁,看鱼上故楼。

明代文学家朱企铣的这一首五言八句诗,形象地描绘了城步苗族自治县巫水岸畔的自然风光。斗转星移数百年,过去那曾称天险的一线天罗卜洞一带,如今成了千顷碧波荡漾的白雲湖,湖畔应运而生众多游客乘船前往歇足的休闲山庄。在休闲山庄那吊脚木楼上喝苗家油茶,呷白云湖的活水鱼,观赏悬空铁索桥令人心旷神怡。湖下四十八米宽的亚州第一垒土石大坝,正是发电六万千瓩的白雲水电站。再往前行一公里是香客云集的白雲寺院,而隔壁的白雲洞更是历史悠久,引人入胜。迎面宽阔的洞口是上百平方米的天然大厅,四周石壁上镌刻了唐宋元明清数代南國书香墨客、西江诗派雅士游览城步八景撰写的诗词。现摘录几首以作欣赏。

其一唐代王昌龄送柴侍御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兩明月何曾是两乡。

其二,宋代陈与义枫门落照丹枫如染带烟光,幻出人间锦绣乡。

一段西山观不尽,归鸦数点送斜阳。

其三,元代。张昱过杨忠愍公完者军府总是田家门下客,谁与军府若为情?

林花滿树莺都嫩,雨水平池草自生。

街上相逢惊故吏,马前还拜泣残兵。

能言楼上题诗处,犹有将军旧姓名。

其四,眀代张大威游白云洞好景凭谁赏,登临酒一卮。

杏飞红雨落,泉滴玉虹垂。

滿洞虚生白,诸岩势拥奇。

耽游归去晚,明月喜相知。

白云洞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得到了开发,成为继白云湖后一大游览亮点,洞内石钟乳千姿百态,取名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八仙过海”、“福祿寿三星”、“苗寨风光”、“渡船”、“渡口”“对歌台”“阿哥阿妹对山歌”、“牧童骑在牛背上”、等几十个风景区比之桂林的七星岩、芦笛岩毫不逊色,比起几百年前张大威游白云洞时更胜三分。更绝的是洞中洞,洞相连,更有趣的是此洞通往彼洞,大洞容纳小洞,更多了洞内有长一百米宽七八米的阴河可以撑木竹排或划小船的无比乐趣。

从白云洞口旁边石级小道翻越一座山粱,就来在了现今袁氏蔬菜基地―白蓼州,只见大棚及田野上一畦畦各种时令蔬菜郁郁葱葱,据说全是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的有机绿色蔬菜,虽则比一般蔬菜价格贵三成,但往往一上市就抢购一空,在珍惜生命和价钱贵之间,人们应该选择前者,因为钱是人挣来的,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但人们总是大多数弄不明白,世上也有许多要钱不要命的亡命之徒。

跨过一座小石板桥便是蒋村春渡和好傍堤边栁双景,抬头相望田垅边是城步藉清代郧阳总兵龚继昌为造福乡梓,出资修建的荣昌桥及孔圣庙。荣昌桥风雨无阻,木石结构,颇具民族风格。妙在桥亭既相连又自成一体,两侧是两米多长一块的青石,青石之上是木栅围栏。

最为独特的是守护桥头的四只栩栩如生的石��樱�滹钥坦ひ詹煌�蚕欤�荽��{吸收天地之精华已成精成怪,各自炼就一粒宝珠含在口内。在城步曾经流传一则传说,在一个炎热夏天的傍晚,曾有人看到四只石��岚橄挛姿�酉丛瑁�捎霾辉洞Ω侠从斡镜牧�踅谴篁陨撸��迸加鲅计啪�缃葑阆鹊堑牧街唤鹧颊�诤又性а煜匪�5��**无能的清朝政府统治下,八国联军火烧了北京圆明园,奇珍异宝搜刮一空。而外国人还肄无忌惮地在中国各地寻宝,石��拥谋χ楹徒鹧计啪菟稻褪潜涣礁鼋鸱⒈萄鄣耐夤�械磷吡耍瑳'有宝珠通灵,从此以后再也未见石��挛姿�酉丛琛5�侗η旄�尽啡肥导窃亓顺遣姜{子武冈塔的辉煌一页。

可悲的是文革时一群鼠目寸光的败家子,以不适应战备过不了重型坦克为由,炸掉了荣昌桥。偌大一座孔圣庙年久失修,只残存官员下马停轿的石牌坊和几只孤零零的石鼓,原三进三出的正殿、侧屋只剩断瓦秃垣。而四只石���∩n桑,带着斑斑伤痕碾转回到后来修建的南桥头。十年文革对文化的摧残,确实是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

近几年的苗族自治县政府以生态旅游兴县作为颇丰,修建了滨江文化长廊和休闲地板砖路,临江边修了几座六角、八角凉亭可供情侣或路人乘凉,这可是苗家人称頌的大好事。

那年恰逢自治县五十周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