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部分 (第1/4页)

此盘敞口,弧壁。圈足。胎质洁白细腻,施釉均匀,釉面光润,造型规整。

釉上粉彩绘一枝虬曲的桃枝自盘外壁延伸至内壁,枝干棕褐,显得古老沧桑,桃叶青翠。桃花用工笔笔法,花蕾含苞绽放,层次十分清晰。桃子色红鲜而不艳,又有变化,从黄色过渡到红色,红色的斑斑点点,皆恰到好处。

枝叶黄绿相间,形象逼真,画面空白处红蝠翩飞。皴擦染生动逼真,浓淡恰到好处,彩料艳丽精细。整个画面色彩明丽,均衡协调,纤柔细腻的笔触将寿桃翻转的枝叶表现得细致入微,配以柔美典雅的色彩,独具匠心的“过枝”技法,使得此盘造型、彩绘技法、纹饰构图都属上乘。

雍正尤其钟爱蝙蝠及寿桃花纹;取其象征福寿康宁之意,此类“桃”、“蝠”一起出现的纹饰成为雍正朝最受欢迎的纹饰之一。此类纹饰、器型及图案由内府相关机构设计,并由统治者定夺,然后才可命令递交远在千里之外的景德镇御窑厂制作。

而此盘从纹饰来说,看上去应该就是内府设计的,因为普通的画师难以画出如此鲜活的纹饰来。而再看此器色彩的调和和搭配,也应该出自御窑工匠之手。

因此,如果单以纹饰来说,此器很可能是件真品,不过楚琛刚把此盘拿到手时,眉头就轻轻一皱,因为此器和之前那只天球瓶一样的毛病,略微压手了一些。

只是这种压手的感觉并不太明显,因此到也不能肯定此器就是赝品,不过即使这样,楚琛认为这东西已经一只脚踩在赝品两字上了。

接下来,楚琛首先看的是此器的款识,盘子底部为青花双圈两排竖式“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款式书写规整,中锋运笔,笔路鲜明,为真品雍正瓷器的典型式样。

再看器胎,雍正瓷器的胎土淘炼精细,胎体坚硬、细腻洁白,但是没有康熙时的胎紧密。器物底部处理十分讲究,特别是官窑器的圈足部位,抚之有细腻柔润感,呈滚圆的“泥鳅背”。

而此器同样也有“泥鳅背”,并且放大镜观看之下胎成糯米状,光以胎来说,和真品基本一致。

看完了胎再看釉,此器白釉底色咋看之下非常洁净,晶莹剔透,玉质感强,但细看白中却微微有些泛黄,除此之外,其它地方和真品基本一致。

之后,楚琛又仔细观察了其它特点,发现此器居然除了刚才那处白釉底色并不洁净之处,还有最开始的感觉有些压手之外,居然其它地方和真品都是一致的。

这个结果让楚琛多少有些感叹,如果这是件赝品的话,那作伪者的技术实在太高超了。于是他马上使用了异能,而结果并没有出乎他的判断,这东西就是一件赝品,而且在异能的帮助下,他也发现了一个独特的标记。

“哎,又是张火泥……”

楚琛暗自一叹,而后为了更好的解释他用异能发现的标记,又用强光手电仔细的把盘子观察了一番。……

接下来,趁着关国康和岳老鉴定那只盘子的时候,楚琛又鉴定了一件同样是雍正年间的,不过是一件珊瑚地五彩九秋碗。

许多人不了解五彩和五彩和粉彩的区别,其实五彩,俗称“古彩”或“硬彩”,基本色调以红、黄、蓝、绿、紫等彩料为主,或加以金彩,或只用红、黄、绿三色,不一定五彩皆备,按图案的需要施于瓷器釉上,再入窑烧成。

而粉彩不同于其他彩瓷的独特之处,是在彩绘时掺加一种白色彩料“玻璃白”。“玻璃白”具有乳浊效果,画出的图案可发挥渲染技法的特性,呈现一种粉润的感觉,因此被称为“粉彩”,而且因为其烧造温度比较低,也称为“软彩”。

言归正传,这只五彩碗,外壁于珊瑚地上以黑彩勾勒九秋图轮廓,内填红、蓝、绿、紫等色,通过色彩浓淡的变化来表现花叶的阴阳向背,展现花卉的立体质感。

整器可谓色彩缤纷,绘画精湛,是雍正官窑难得一见的精品。

此器无论从胎、釉、款识、彩料等特点,都和真品一般无二,而且异能给出的结果也是真品无疑。

当楚琛把这只雍正五彩碗鉴定完之后,那边关国康和岳老也把那只盘子鉴定完毕了。

其实以楚琛的速度来说,就算不用异能,也只要几分钟就可以把东西鉴定完成,不过除非他是傻了,才会在众人面前这么做。

先不说这样会显得太妖孽,你一个年纪轻轻的小伙子,在这么多老前辈面前,又快又准的把东西鉴定完了,这不显得这些老前辈无能吗?这让老前辈们的脸往哪搁?

“小楚,你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