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部分 (第1/4页)

让两人保证不深入后才有点放心。

一再叮嘱两人不要太深入,两人才在阿婆不放心的目光下,带着阿婆送的各色土特产出发了。等到车子开到无人的地方,两人就把车子收起来,云朵还很遗憾回来后不能到阿婆这里坐坐呢。

没有办法啊,他们进去没有几天肯定不会出来,要是车子留在阿婆这里,多天不出来,阿婆估计就要报警了。为了老人家不担惊受怕,云朵只好告诉老人他们回来不一定会到阿婆家了,有可能和别的游客一起离开,当然云朵说如果可能,还是会来看看阿婆的,虽然云朵知道这个不太可能。

两人兴致勃勃的向着目的地前进,这个中国的“百慕大”,也是阿婆口中的“恐怖魔沟”。

两人的脚程很快,路上竟然没有碰到什么游客,看来到这里的游客真的是很少,估计节假日会有些,平时根本看不到。不过,听阿婆说,偶尔还是有跟他们一样的探险者过来。

目前黑竹沟已经开发了一部分,也就是现在游客能到达的地方,探险者也许有胆再深入一些,可是也不会很深入,毕竟原始森林里未知的因素太多。

等到云朵到达黑竹沟的外围,只见重峦叠蟑,溪涧幽深,迷雾缭绕,给人一种阴沉沉的感觉。不简单,云朵和方哲对视一眼,他们以修真者的眼睛可以看到山谷的上空有着黑雾,普通人的眼睛看不到,这个黑雾应该是煞气。

煞气的形成有很多种情况,一个是这里有一个凶地,还有一个是死过很多人,再有就是传说中的魔,这些情况都是云朵掌握的情况,具体这里是怎么回事,还要进去后才知道。

。。。

第一百八十九章 黑竹沟二

外围的雾气倒是没有多大威胁,主要是因为山谷地形独特,植被茂盛,再加之雨量充沛,湿度大,所以形成山雾这样的特色,而迷雾缭绕,浓雾紧锁,使沟内阴气沉沉,神秘莫测,此处的山雾千姿百态,时近时远,时静时动,忽明忽暗,变幻无穷。

当地彝胞也比较迷信,对每一位要进入黑竹沟参观或者探险的人都会告诉他们,进沟不得高声喧哗,否则将惊动山神,山神发怒会吐出青雾,将人畜卷走。

而后来的考察者分析,人畜入沟死亡失踪原因,迷雾造成的可能性很大,人若进入这深山野谷的奇雾之中,地形又不熟,肉眼的距离有限,很难逃脱这死亡谷的陷井。当地人和考察者总结出这样一个顺口溜“石门关,石门关,迷雾暗沟伴保潭;猿猴至此愁攀援,英雄难过这一关。”

观察好外围情况后,云朵和方哲四处看了看,发现有几波散客等在景区的门口,看来也是要进去的,只是人没来齐吧,或者是导游还没到位,云朵和方哲也没在意,也不打算和别人打招呼。

两人商量了下,决定还是从景区进入,不从别的地方进去,毕竟开发出来的地方也有很大的价值,值得一观。于是,方哲去买了两张票,顺利进入景区。这时的景区还没有游客进入,云朵和方哲应该算是今天的第一批客人了。

在景区门口买了一张地图,上面有着景区里一些简单的介绍,两人稍微看了看,心里也有数了,就背好背包出发。

云朵和方哲在从景区大门也就是沟口一直到蜂巢岩,这一路都是绕溪而行,一路上都是溪水潺潺。溪流名叫三岔河。随着河床地势时而平缓时而陡峭,河水时而涓涓淙淙,细语缠绵,时而奔腾咆哮,雪涛滚滚。看得两人是心旷神怡,一路上,云朵不停地拍着这里地风景,实在是太美了。

越往沟里走,越发现视线能见度越低,这里的植物颜色特别艳丽。绿色浓的就象要滴出来,各种植物的颜色都艳的很纯粹。如果忽略这里的危险性,那绝对是一副副天堂般美丽的图画。

一路上。小动物很少,一些丛林中地植物云朵采集了不少,这里很多品种竟然都是新地,云朵感到很惊奇,上次去云南那里也没有这里地新物种多。看来这里确实是比较神秘,没有开发完全也是一个方面吧。

感叹着大自然地神奇,从沟口到蜂巢岩,要经过三岔河上的三座小桥,名字倒简单,分别是一号桥、三号桥和四号桥。二号桥则是在三岔河的一条支流上。其中以一号桥和三号桥的水景最为别致壮观。方哲说这取名字的人太懒了,取一个美丽的名字要比这个好听多了。

一号桥的川字瀑很是出色,河水从一座坝坎上飞泻而下。形成“川”字型的水帘,流水飞溅,卷起层层叠叠的“千堆雪”,爽心悦目。三号桥附近由于河面较宽,奔腾的河水在沟壑间汹涌翻滚。咆哮湍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