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部分 (第1/4页)

“角局长,你们曰本也是诗歌大国,想必看得懂下面的表演吧~~”

下面华夏的演员扮演的古代诗人,出现在画卷中,喇叭里传来诗歌声的同时,灯光组成的画卷上,不断出现一段段诗句和诗人的名字。

那些诗歌非常陌生,诗人的名字也远不如苏圣人那么如雷贯耳。

但是听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悠然诗句,观众席的孩子们,虽然不懂得什么叫思乡,但眼睛却像是月光一样清清亮亮,若有所思。

那些座位上少男少女们,则听着“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脑中也不由浮现出,一如初春的纷纷啼鸟。

肩扛着家庭事业的中年人们,闻得李商隐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由暗自感怀。

而当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子出现,又把退休老人们闲事的生活,勾勒的风雅生动。

而对于,那些痛苦,而绝望的人们,来说画卷最后浮现的那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又好像在告诉他们。

与他们一己之悲比起,那浩荡的悲伤,深韵的哀痛,是否会使他们的心稍稍放下一点,使每个人的心胸稍稍开阔一些呢~?

全场的观众,此刻都注意到那个巨大画具上如仙灵一般的童子,手中毛笔翻飞舞动挥洒出不同的诗句。

现在这一刻小雨朦胧的幻境中,完全是他那笔中“天街小雨润雨酥,草色要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诗句的再现,眼前的朦胧细雨中,身着华丽唐装数摆明演员出场,沿着画卷两侧庄重地缓缓行走,而空中的景色也梦回到了,千年前大唐长繁华似锦盛世之景。

观众跟着光影画卷中的影像像是穿梭在当年长安的湿漉漉青石路上,抬头望去却是唐宫的辉煌盛景,让人心潮澎湃。

仅仅是一瞬间之间,所有的人们仿佛回到了唐时华夏,最为开放豪迈的时代之景。

可很多人却又感到,那早春之景,几近透明的绿,是浅浅,淡淡,朦朦胧胧,这一点娇嫩撩人初初萌动的纯色,竟胜过了皇城天威的浩荡之美……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唐宋之风

而正当观众看着流连忘返之际,却看那童子笔中变幻,墨水如灵龙一般游动,空中画卷上出现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观众惊叹连连中,空中的绚丽景色,忽然如烟尘般的变化,那碧绿烟波的西子湖畔,春风一缕一缕吹过,柳丝荡漾,恍然如烟,这春风如烟,让人的心思如烟,世事变迁如烟,那袅袅涌荡的那种气息,是那般光影斑驳,打动着每个人的心,这才是春天真正的意义啊。

在这幅景色之下,全场9万各自不同国籍,不同身份,各怀心思的人,却都像是对着一盏春茶,在氤氲的香雾里单单看见这幽禁雅致的景象,心渐渐柔软松弛,被春雨滋润,被烟柳感动,那心底的最深处都轻盈起来。

如同被春风托举,还可以闭上眼睛问问内心,在如今忙得分不出一年四季的生活中,我们错过多么这样至美的春光去流连欣赏?

对于欧美的观众来说,无论是现场的还是电视机前,电脑屏幕前的,他们都不太懂得,那个仙气灵动的童子毛笔中书写文字传达的所有含义。

但那古琴,雨声,景色,所创造出来的那种超越文字的意,境却是完全把他们的心紧紧的抓住了。

当童子笔中勾勒出“两个黄鹂鸣垂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文字时,鸟巢中心的虚空中,黄鹂,垂柳,白鹭,青天……所有的颜色如水彩画般晕染开来,清丽光润,照亮每个人心底那抹灵识,这样的诗,这样的景,就是随物赋予形,到处都是蓬勃,到处都是新鲜~~

新欧一名中年壮汉观众拍手嚷着:“我看明白了~~这是诗应该在是歌颂,鸟,柳树,天空的美好~~这简直是太美好了,这首诗怎么会描写的这么美。”

欧罗巴的主持人则对着镜头惊叹道:

“或许我们都不太懂得文言文,但是今天,我想我们每个人都领略了华夏美妙的诗歌,他们心里浪漫与情怀让他们文字凝结成绝对不属于莎士比亚般伟大的作品~~

今天华夏人用一种神奇而拍案叫绝的方式,给全世界的人们都上了一堂华夏诗歌的鉴赏课程~~~”

欧美的观众看着只是觉得优美,可曰本,朝鲜的各界人士看到这场诗词的节目表演,人人无不是头皮发麻。

曰本号称有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