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部分 (第1/4页)

当然对刘士卿来甜。发展到了今天小食品业和餐饮业对他来讲,就是他生活中的点缀,而不是他生活的中心。在把张克焱和关雅取两口子请出山之后,刘士卿很快就把他的注意力放到了第一实验室。

自从新型电池搞出来后,刘士卿就让总公司派人到全国比较有名的电池生产厂家,洽谈收购事宜。新型电池的生产并不复杂,只需要把现有的电池生产线稍微的改装一下。就可以实现工业化生产了。刘士卿如今钞票一抓一大把,没有必要什么都从头做起,从零起步,为了早日抢占市场,能够收购相关企业,无疑是比较妥当的方法。

华夏国内的电池厂商,还是有不少的,但是比较出名的,也就是那么几个。昔日的南乎被美国人买走了,却并不意味着全国的电池行业全部沦陷了。

总公司一共派出了八只队伍,分别奔赴全国的不同电池厂商进行洽谈。没过几天。就有了回信。大部分电池厂商要么是不同意出卖股份。要么只同意出卖部分股份,和银河实业进行合资,只有一个愿意把百分之九十五的股份,卖给银河实业。就没有一家企业,愿意把所有的股份都卖给银河实业的。

银河实业在很多企业家的眼中。早就是一个善于创造奇迹的企业了。只要能够和银河实业扯上关系,想不发财都难。现在好不容易碰到这样一个机会,要是不紧紧的抓住,才是见了鬼了。 刘士卿得到汇报后,有些不太满意,却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总公司派过去的代表已经把出价翻了一倍,对方就是咬紧牙关,死活不肯把剩下的百分之五股份一起卖掉。

刘士卿知道除非是一切从头开始,重新搞一个新的电池厂,否则的话,他就别想持有电池厂百分之百的股份了。王泽伟给刘士卿出了咋。主意,以银河电池的名义,出资收购东海省的那家电池企业百分之九十五的股份,先这么赶着,等到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之后,再单独用银河电池的名义,筹建二期工程。

按照王泽伟的建议,如果银河电池收购了那家电池企业的股份后,该企业就成了银河实业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也就是某些人常说的孙公司。银河实业对该企业的领导,就需要迈过银河电池这道坎了。

设立孙公司,在银河实业已经不是新鲜事了。自从王泽伟受刘士卿的委托,把建设在各地的污水处理厂和建筑垃圾处理厂进行改组,变成银河水务和银河环保之外,这些污水处理厂和建筑垃圾处理厂也就成了银河实业的孙公司。

将来随着银河实业的逐步壮大。银河实业不仅仅会有子公司、孙公司。还将会有重孙公司、曾孙公司,就像是参天大树一样,主干分权,成为次干,次干再分机,,一层一层的分下去,共同组成了一个整体。

刘士卿想了想,也就同意了王泽伟的建议。有了他的首肯,事情就好办多了,银河实业和那家电池企业达成了协议。银河电池出资十二亿华夏币,收购该企业百分之九十五的股份,原企业的所有员工全部留任。原有的品牌“麋鹿”也予以保留。同时向全社会推出“银河牌”电池。

协议达成后,银河实业往该公司派遣了一部分财会人员,把相应的资金也打了过去。东海省政府非常重视这次的收购合并的事宜,在双方签合同的时候,有一个副省长专门赶了过去做见证。

银河电池有了第一家控股子公司。马上组织人员对公司的生产线进行改装,第一实验室搞出来的电池配方已经正式的申请了专利,并且将专利权移交到了银河电池名下。

没过几天,银河电池下属的第一电池厂,也就是原来的麋鹿电池厂。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宣布正式推出新型电池。新推出的电池是一个庞大的系列,既有一次性电池,也有可充电池,既有五号、七号,还有在市面上很少见到的一号电池、二号电池等。

这些电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电池容量明显的优于其他电池品牌。在新闻发布会上,还当众做了实验。让在场的记者亲眼见证银河牌电池的神奇功效。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不管是国产的也好,国外的也罢。没有一个能够和银河牌电池相提并论的。

很多记者想吃了兴奋剂一样,一个个亢奋的不得了。电池行业算是很多国人心中的一咋小痛了,南乎牌的电池曾经是国人的骄傲,同类型电池中,没有什么品牌能够超过它,但是因为当地政府官员打着招商引资的名义,把南乎的一部分股权卖给了美国的摩根斯坦利等公司,后者一转手,以溢价百分之百的价格,把股权卖给了美国吉利公司,吉利公司是南乎的主要国际竞争对手。其生产的金霸王电池,在国外市场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