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部分 (第1/4页)

,人事部员工们带过去的宣传资料,每每是一眨眼就被学生们抢空了。

这时候,都不用银河实业的人事部提出要求,校方都会主动把最全的优秀学生的名单送给银河实业,甚至是帮着银河实业联系那些学生。游说他们加入到银河实业。不为别的,就是希望下一次银河实业以后有机会的话,也能够和他们联合。在本校举办学生设计大赛。一个亿呀,他们这些学校,国家教育部每年划拨给他们的教育经费少的也就几个亿,银河实业设置的奖项就有一个亿,就连他们这些当领导的,当老师的都眼馋不已呀。

一切都在不知不觉间发生了扭转。键河实业在招聘的时候,顺当了许多。其实根本就不用银河实业再去主动和各高校的优秀学生取得联系了,一般的,他们都会毕恭毕敬的把简历递到银河实业人事部员工的

丰。

如今想成为银河实业的员工,有越来越难的趋势。就拿这次的银河实业高校巡回宣传招聘活动来讲,其中很重要一条,就是除了极个别岗位之外,不看外语成绩。这条标准一下子就把许多优秀学生头上最耀眼的一道光环给砍掉了。

这些优秀生其中不乏有想出国留学的,平常的时候,花费了大把的时间去准备托福和甜等各种出国留学的考试,希望将来有一天出国留学。可以说他们对英语、日语等外语的熟悉程度远远的超过了他们对专业课的熟悉程度。 银河实业在招聘或者接洽各高校学生的时候,基本上不会提问任何有关外语方面的问题,即便是应聘者主动把自己在这方面的成绩亮出来。也很难让银河实业的工作人员动容。相反他们会问很多关于专业方面的问题,问的很细,很深。很多自恃优秀的学生根本就招架不,最后不得不遗憾的跟银河实业的优惺工作说拜拜了。

当然,银河实业也不是完全的不过问应聘者英语方面的水平 对于特定的工作岗个,对应聘者的要求不但没有降低,反而还有所上升。

刘士卿没有闲的时候,他需要做的事情只比任何人都多,不比任何人少。

银河实业内部有些事情只有他才能够处理,即便是刘士卿放权的时候越来越多,但是无论是王泽伟、丁崇祥,还是杨诺婷都严守本分,该请示的时候,一定不会忘了请示,绝不越权。

华夏科学院方面正在研究将大气干冰机大型化,目前已经有了眉目。有时候遇到了问题,还会打电话向刘士卿请教。大气干冰机除了刘士卿之外,别人还真的没有能力指点华夏科学院的院士。为此,刘士卿不得不亲历亲为,他在和华夏科学院合作制造大气干冰机的时候。双方就约定好了,资源共享。成果共享。也就是说华夏科学院将大气干冰机大型化之后,银河实业也可以免费的使用华夏科学院的成果。

其实像技术方面的咨询,在银河实业内部从来就没有断过,凡是由刘士卿提供的技术,银河实业各个子公司的技术人员、科研人员首先是在公司内部讨论,内部讨论解决不了的话,就会转而让刘士卿请教。即便是在刘士卿和华夏科学院合伙做大气干冰机那段昏天黑地的日子里。刘士卿也会抽空解答一些问题。

说实话,未来世界的技术相对于现代的人来讲,超过了太多了,即便是距离稍微近一点的,也比现代人的科技领先几年,十几年的。这里面就存在着一个科技体系断层的问题,如果现代科技和未来科技能够衔接上,或者利用现有的科技能够解决未来科技带来的问题,还好说。一旦人们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为了让这些技术顺利的普及开来,刘士卿就不得不充当救火队员和导师的角色,一边四处灭火,一边像幼儿园的老师一样,一点一点的告诉别人该怎么做。

感谢“别提忒俗、调皮的西瓜,小的打赏

第695章 无利不起早

不管多忙,刘士卿最着紧的还是他的研究。经过半个月的筹备,数十次的面试,刘士卿终于选好了他的助手。荀鸿燕、孟娇恩、何竹兰,还有一咋。叫做郎余庆的,是水木大学电子专业的研究生。为了确认他是否有资格做自己的助手,刘士卿光面对面的交谈,就有八次之多,另外还让陈俊讳把郎余庆的祖宗八代都翻了出来,最后确认他没有问题之后,同意了让他做自己的助手。

郎余庆的同学都在找工作,却还没有一个像自己一样,光面试就面试了八次之多,中间打电话也打了十几次。找一份工作。辛苦至此。郎余庆不但没有遇到过,就连听都没有听说过。也幸亏他坚持了下来,要不然的话,他就错失了进入银河实业最好的一次机会。

郎余庆签署的是正式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