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部分 (第1/4页)

上面带有浅浅的云纹,和李大成一样,都是一个人坐在会场的角落。李大成坐在倒数第一排,而这位老者坐在倒数第二排。

李大成听见后,抬了抬屁股,身子往前凑了凑,小声的问道,“老先生,晚辈有一事不明,还请指教。”

老人见到李大成态度恭敬,便轻轻的点了点头。淡淡的说道,“讲。”

“我去参加过怀古拍卖行的拍品预展,在那里看到一副吴昌硕大师的书法,底价是五百万。为什么今天看到这幅画,最后的成交价却只有一百九十万呢?”看到老者一副很博学的样子,李大成把心中的疑惑说了出来。

“你是想问。同一位大师的作品,价格为什么会相差那么大。是吧?”老者随意的一句话,就概括出了李大成心中的疑惑。

“对对对。”李大成不停的点头。

“这件事并不难理解。一位大师在成长的过程中,他的画风会发生很多的变化,从一开始的学习,到后来具有自己的特点,从作品风格的逐渐成熟,再到后来的炉火纯青,每个时期的作品,它的价值都不尽相同,再加上大师在成名之后,也免不了俗,为了应酬,随意作画,毫无艺术水准可言,所以只有那些具有典型风格,具有其代表性的作品,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拍出的价格才会高。”

“原来如此。”李大成听完之后,露出恍然大悟的样子,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看来并不是叶瑾‘骗’他,而是眼前这幅画,和那副字之间,确实存在着差距,而这个差距是他这个外行所看不出来的。

现在他终于理解,狄娜为什么仍旧会心虚了。人比人,气死人。佳德虽有吴昌硕的画,却不如怀古的那副字,一比较,高下立判。

“这是就大师和作品本身而言的,是内在因素,还有一种外在因素,跟作品本身无关的,例如炒作的作品,有人通过媒体进行宣传,再在拍卖会上不停举牌,造成争先恐后的假象,迷人别人。还有藏家钟情的作品,有些藏家钟情于某人的作品,往往会高出市场价去购买,还有一些土豪,只买贵的,不买对的,从不考虑市场,也会造成作品的虚高。”

李大成一边听一边点头,艺术品市场这一行果然水深着呢,不是他这个外行能够弄明白的,老者看的深,看的透彻。

“老先生,您刚才说刚才的那副牡丹图不低了,那在您心中,那副画值多少呢?”李大成好奇的问道。

“虽说吴昌硕大师的作品近几年在艺术品市场上比较火,但这幅图一看就是应付他人之作,不仅艺术水准相比同时期的代表作大减,就连整个画面都浮现出一股浮躁之气,一百九十万,稍高,再降个三四十万还差不多。”

“一百五十万的艺术品,能拍到一百九十万,看来今天佳德举办的拍卖会非常成功啊。”李大成小声的说道,这是他不想看到的。

“成功?作为拍卖行,把艺术品拍出高价,超出艺术品本身的价值,才是他的本事,而从拍卖会一开始到现在,整个场面风平浪静,大部分艺术品最后的成交价都是实价,所以,就拍卖行本身来说,根本谈不上成功可言,最多算是中规中矩,偶尔出现一两件高出一点小钱的拍品,也称不上是两点。”老人说道。

“佳德是全国著名的艺术品拍卖行之一,今天负责主持拍卖的还是拍卖行的总经理,按理说不应该如此平淡才对,为什么会如此呢?”李大成又问道。看来没有流拍,并不代表拍卖会就成功了,正如老者言,拍出实价,不是拍卖行的本事,拍出超过实价的价格,那才是拍卖行的能力。

“很简单,有怀古拍卖行的那些珍品在,没有人会在今天这些凡品上发力,看看在场那些人悠闲的样子就知道了,全都是重在参与。”老人的话可谓是一针见血。

“谢谢老先生的指点。”李大成道了声谢,屁股落座,从新关注眼前拍卖会。

又经过了几轮拍卖,虽然拍品最后都成交了,但场面波澜不惊,就算老者之前说的那样,没有出现争先恐后的场面,往往价格在上升到一定的数字之后,就不在有人去竞争了,全场这么多人,拍了这么多的拍品,竟没一个人面红耳赤,看起来都是一副悠闲的样子,感觉今天来参加拍卖的人,对每件作品的兴趣都不是很大,都带着那种‘能拍到就拍到,拍不到拉倒’的想法。

这么一看,之前的瓷器拍卖,倒是显得热闹了许多,毕竟出过千万以上的拍品。

很快,就轮到了李大成的桌子。

“大家来看下一件拍品,清紫檀方桌,次倬为晚晴物品,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