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部分 (第1/4页)

要是别人这么对她说,莱拉肯定要好好想想,但换成是他就不会犹豫了:“我尽力吧。”

“别说什么尽力,就都给我了!”卡梅隆潇洒地大包大揽,他身后的那些人却都在暗暗地擦着额头。

在这个世界上,在这个时间点,要说对电影最有信心的两人,恐怕暂时也只有卡梅隆导演和莱拉两个人。多要一个imax厅就意味着要有更多的支出,他们这些人其实并不是太看好imax版本能带来的收益。

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太贵了。

比3d的能贵出一倍去!

可以花便宜一倍的钱看3d,还有多少人愿意多掏那么一笔钱去看imax呢?

同样的,他们也觉得莱拉在东方一下兴建那么多家imax放映厅是件很愚蠢的事,全世界包括美国都没有太多的imax放映厅,她却在遥远的东方,那个据说很贫穷的自行车大国开那么多家,几乎每个城市最少都有一个厅。

这里面要投入多少就不用问了,重要的是东方人能看的起吗?他们很多人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吧?

第1078章 影响力

不得不说西方的洗脑技术还是挺厉害的。

莱拉要是知道他们心里在想的东西,估计能当场笑疯掉。

但她知道,别说是现在了,就算是她来的那个未来,仍有很多西方人把东方想成6、70年代时候的样子。以至于国外的某些网站上经常会问出类似“东方有路吗?”“东方有汽车吗?”“东方有电冰箱吗?”之类的问题。

偏偏这样的问题还挺有市场,一群没去过东方的人大谈东方怎么怎么受到压迫,怎么怎么贫困潦倒挣扎生存。

她的存在不说会对西方造成多大观念的改变,至少可以采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让西方可以看到一个真正的东方是什么样的。像是她去东方拍电影,让观众知道那里美丽的山水。还有她请东方的演员参加拍摄,让影迷知道在东方也有演技出色的演员。

不过要说影响最大的,还得是说她在东方建设的那些院线。

西方世界并没有注意到那边的动态,但莱拉的院线最开始在东方铺开的时候,其实是引起东方很大震动的。当时的年代,人们并没有太关注电影。

很多人对电影院的记忆还停留在学校包场,或是职工发福利电影票等等。真正愿意掏钱去看电影的还是少数。不然那个时候也不会因为有票房突破1亿就大肆庆祝了。

但莱拉的院线在开张后,人们才知道原来电影院还可以有那样的形式,还可以看得那么过瘾,那么舒适。

正因为这样的体验,有院线的城市人们多了一个新的休闲方式。甚至在一段时间内,去莱拉的电影院看电影都变成了一种时尚和潮流,连不少有名气的人都愿意到里面坐坐,看看新的电影。

后来东方的一些投资人看出了里面的商机,也开始进军到电影市场里。可他们终究是晚了,再想达到莱拉的规模必须投入多上好几倍的投入。重要的是消费者和影迷的消费观念已经确定,去莱拉的电影院就是一种“很潮”的休闲方式。至于其他电影院,也只能靠大幅度的打折来吸引观众。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以看电影的方式来放松,或是用来约会,必定会造成电影的票房也开始增长起来。刚开始不是很能看得出来,随着院线的越铺越开,票房的增长就朝让人振奋的幅度猛涨。

以至于连好莱坞都盯上了那块好地方,认为将会成长为一个新的大票仓。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莱拉的院线就成了块必须吃到嘴的大肥肉。

收购是肯定不可能的,想要持股都有点困难。莫兰家太有钱,用一些资本上的手段都不一定能打败她。好吧,是肯定不能打败她。谁叫她不仅有自己的公司,背后还站着个那么大的集团呢?

卡梅隆导演对这次的影片很有信心,但光有信心是不能让电影大卖的,他还需要更多的协助。当从发行人员那里听说莱拉在东方的院线正在建设imax厅,他就兴奋地找过来了。

为什么他在拍摄的时候用的imax?就是认为只有这样的方式才能让影片有最好的观影方式,肯定也认为只有imax巨幕才能把最好看的《阿凡达》表现出来。

莱拉明白他的想法,换成是自己的话也会做同样的事。

在被缠得实在没辙后,她终于“松口”:“我知道了。在电影放映之前,我一定要让他们加班加点把厅建好。”

得到了满意的回复,卡梅隆导演这才心满意足地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