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部分 (第1/4页)

“太原的战事不顺?”萧莫惊讶了起来,问道:“李大人麾下,有梁老将军,还有狄青、曹向、傅恒等一干名将,却如何六十万大军依旧不敌辽国三十万人马?”

听到萧莫的问话,修之名几次欲言又止,最后他还是摇摇头,没有说话。

有些话,他根本说不出口,难道要修之名说,北方的战事本来好好的,和辽国打得也是有来有回,没有让辽人占到什么便宜,但是因为皇上的原因,战事一下就不顺了起来么?

修之名说不出口,也不敢这样说啊!

但是事实的情况却还真是这样。

见修之名不说话,萧莫只好看向了郑宽。

郑宽更不敢说了!

萧莫脸色一沉,对修之名问道:“到底怎么了,说!天塌下来,也怪不到你的头上!”

修之名这才说道:“皇上的病情每况愈下,为了皇上的安全,随皇上御驾亲征的大臣们纷纷要求李大人退兵……但是现在朝廷和辽国正是僵持之际,辽人不退,朝廷的大军如何能退?”

修之名开口了,郑宽也就不怕了,他说道:“是啊……可想而知李大人肩上的压力有多大了!”

确实,一边是皇上的安危,不容有失!一边是六十万大军,还有这一仗的成败,也不容有失!

怎么办?

别说是李准了,就是远在慎县的萧莫,听了修之名和郑宽的话,也觉得是一筹莫展!

两国开战,关系重大,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现在这样的局面,萧莫也是无能为力,只能寄希望在李准的身上,希望他能承受住压力!

但是……如果赵权的病情真的没有好转的话,那……这个责任,李准能承担得起么?

“那……李大人退兵了没有?”萧莫突然这样问了一句。

“没有!”修之名回答了一句,然后说道:“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朝廷不论是京城还是太原,弹劾李大人的奏折,都堆积如山了!”

萧莫问道:“皇上是什么意思?太子又是怎么说的?”

修之名道:“太子自然是下令李大人退兵……但是,皇上的态度却一直没有表明!”

看来,赵权似乎还想坚持一下的样子!

萧莫想了想,然后对郑宽问道:“郑老,依你看,皇上的意思是什么?”

之所以问郑宽,是萧莫他自己也不敢确定赵权是怎样想的。

俗话说,君心难测。千古以来,帝王的心思是最难猜测的,因为人居高位,所以他们的想法也和普通人不同!

况且,赵权的态度确实是不明确!

听到萧莫的话,郑宽沉吟了片刻,然后摇摇头道:“老夫也猜不到,毕竟这圣意难测,也许皇上也不想这一次再败给辽国吧!”

萧莫闻言微微一笑,郑宽和皇上都没见过面,也不知道赵权的为人性格,他这番话很显然是凭自己的直觉说出来的。

仅凭直觉猜测出来的,也不能确定郑宽说的是对是错,但是萧莫却还是笑了!

因为萧莫之所以对郑宽询问,而不是询问修之名,那是因为萧莫在郑宽的身上,看到了一些赵权的特点!

第462章 赵瑶的警告

其实郑宽和赵权,完全是两个不同性格的人。

也是两个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任何交集的人。

更是两个不能同日而语的人!

但是萧莫还是在这样的两个人身上,看到了相同的东西。

比如说,赵权是君临天下,大权在握;而郑宽则是一直掌管着郑氏一族,也可以算是主宰一方的人物。

还有就是,赵权的性格上,有些懦弱,这一点从四年前面对辽军被吓得求和也能看得出来!

而郑宽呢?

也差不多,在几天前面对萧莫的时候,郑宽也妥协了,甘心在萧莫的手下当一个听话的商人!

所以萧莫才问了郑宽。

而郑宽的回答也让萧莫很满意!

不错,依萧莫看来,赵权确实是不想退兵的,他想拼一把!

说白了,就是想为了他自己死后的名声,拼搏一把。

赵权是皇上,是君王,自然不想自己死后,被后人骂做软蛋,说他害怕辽国!

只是修之名说了,赵权一直保持沉默,所以萧莫也不敢确定自己的猜测是不是真的!

如果猜测是真的,那么为什么赵权这个时候不站出来支持李准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