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部分 (第1/4页)

恕���

钱及闻的反应让萧莫比较满意的,似乎听起来钱家和私盐没什么关系。于是萧莫笑道:“在钱兄看来,是这根源难治。而在萧莫看来,是这盐帮难办啊……”

“盐帮……”钱及闻冷笑一声,说道:“盐帮对于外行人说起来确实是诡异,他们神出鬼没的,但是在我们内行人,特别是浙江本地的商人看来,这些人其实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不过是官匪勾结罢了……只要大人能治得了这私盐的根源,这盐帮……根本不足为道!”

萧莫闻言眉头一皱,对钱及闻道:“明人不说暗话,钱兄……呵呵,你们钱家和曾家之间,难道也有什么过不去的?”

钱及闻道:“以前是没有,但是大人别忘了昨晚之事。”

钱及闻的意思是,昨晚他在面对曾俅的时候,是和萧莫还有修之名站在一起的,也就是说,钱家以前在杭州小心翼翼,没有得罪曾权,但是昨晚却得罪了曾权的公子曾俅!

这就是钱及闻在萧莫面前表面自己和钱家的心意了。

萧莫闻言笑了笑,然后说道:“钱兄,古话说‘投桃报李’,又说‘诚信待人’。在下对钱家如何,想必钱兄心中也有数,将来钱家封疆晋公,成为朝廷的大员,这也是萧莫心中所希望的,所以钱兄不必担心,有话尽管说!”

将以后的前程先许诺给了钱及闻,然后再让钱及闻坦言直说,这一手显然对钱及闻有很不错的效果。

钱及闻便说道:“大人说得是,是钱某多心了。大人若是真要治私盐,只怕要动手的范围和人员都非常多!私盐牵扯的人太多了,范围也很广,但是主要的根源,还是在江浙的‘两势一害’上面!”

第526章 一家人

这两势一害是什么?

萧莫和修之名对视了一眼,然后都向钱及闻投去了不解的目光。

钱及闻道:“所谓的‘两势一害’,指的是三个人,这三人分别是浙江府台曾权、浙江转运使卢秋,还有杭州大害曾俅!”

萧莫和修之名闻言都点点头。

曾权和曾俅父亲他们都知道,而曾俅还见过面了,曾权虽然没有谋面,但也还算是了解一些的,只有浙江转运使卢秋,萧莫和修之名都不了解。

萧莫对钱及闻道:“说说这个卢秋!”

“卢秋,籍贯江西,却是地地道道的浙江人……”钱及闻看起来对卢秋也不陌生,毕竟钱家是地道的杭州人,在杭州做生意,这浙江的官场他们要是不清楚的话,那这生意也没得做了。

钱及闻继续介绍着:“卢秋是进士出身,高中以后曾任地方县吏,早年一直升迁很慢。启圣三年,广西发生叛乱,卢秋被临时调任长兴军主簿,自那以后便一直平步青云。因为在广西平乱的时候,卢秋立了不少大功!后来官至涂州知府,再后来便掉到了浙江,担任浙江三大台臣之一的转运使!”

“这么说来,这卢秋是文臣出身,后来发迹的却是因为广西之乱?”修之名好笑地问了一句。

“不错!”钱及闻道:“后来卢秋在涂州待了三年,政绩不显,便有人向皇上进谏,说卢秋不善政务,却通晓兵法韬略,善于处理军政上面的事情。”

“于是就给他掉到浙江来了?”萧莫笑道:“相信卢秋对于自己是浙江人这一点,一直都隐瞒着的吧!”

“是的!”钱及闻点点头,说道:“当年卢秋屡试不中,因为浙江富裕,才子文人也颇多,所以卢秋无奈之下,只能将自己的籍贯改到了江西,他生母是江西道都(现在的鹰潭)人,子随母也说得过去。”

“呵呵……”萧莫笑了起来:“道都地贫,江西一省也只有洪州府和九江文说得上是风鼎盛,这卢秋倒也会选地方!”

“不错!”钱及闻点点头,道:“卢秋到了江西以后,仗着自己家中富足,又有了前几次科考的经验,竟然真的让他过了乡试,一直杀到了会试……”

萧莫闻言眉头一皱,然后说道:“乡试能过,也在情理之中。但是这会试乃是我朝最大的一次考试,这卢秋若真是屡试不中,那这会试又是如何中的?”

钱及闻看了看萧莫和修之名,然后对二人招招手,三人的头凑到了一起,钱及闻低声说道:“听说是卢秋让人代考……”

“代考?”萧莫闻言身躯一震,然后又摇摇头,说道:“不可能,会试就在天子脚下,卢秋哪里来如此大的胆子,敢请人代考,欺君犯上?”

萧莫说得不错,如果钱及闻说的真的,那么凭这一点,就可以扳倒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