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诸葛亮的总结 (第1/1页)

终于下定了决心的钟神秀,立刻就为在场的众位心腹谋士们,详细的讲解了一下,什么叫做天赋技能。 然后钟神秀又简单的给手底下的众位心腹谋士们介绍了一下,之前贾诩和庞统谋划的计策当中,所涉及到的几个天赋技能的效果。 比如说贾诩的天赋技能:‘文和乱武’是什么效果,钟神秀的天赋技能:‘用人不疑’又是什么效果。 虽然钟神秀只是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了一、二,但是在场之人,无一不是才智过人之辈。 哪怕是天赋技能当中没有任何智慧类加成的时迁,也是一个有勇有谋,胆大心细之人,又怎么可能听不懂钟神秀的意思呢。 经过了钟神秀的这么一番讲解,虽然众人都颇感奇异,这世间居然还有天赋技能这么神奇的能力。 但是在场的众人,都是乐国的核心精英人才,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很强。 大家很快就对刚才贾诩和庞统二人所谋划的计策,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之后钟神秀又和手底下的这群谋士们,详细的讲解了一下,当日在与诸葛亮等人进行‘草庐对策’时,所了解到的那些天下大势。 明确的告诉他们,乐国现在虽然发展的挺好,但其实也并不是一家独大,在这整个天下间,还有着很多的强敌,等着他们继续去挑战呢。 更不要说,还有那个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派出‘蒙古铁骑’南下入侵的成吉思汗铁木真了,没有人敢小瞧这位草原之王的威胁。 最明显的地方就是:田丰、沮授、陈宫他们几个谋士,本来最是坚持反对贾诩和庞统计策的他们几人。 现在竟然也一反常态的改口支持了起来,毕竟他们只是为人方直了一点,又不是真的傻?本意也是为了能让乐国以后走的更顺。 如果仓禀(bing)实,自然是要知礼节,谁会不喜欢体面一点呢,可是在了解到了这些情报之后。 在场的诸位谋士们这才惊讶的发现,乐国现在也就勉强能算得上是刚穿上鞋子,离仓禀实的境界还远着呢。 而且就连这么一双鞋子,都还有人在惦记着抢走,虽然对方多半肯定不是单独冲着乐国来的。 但是架不住对方胃口太大,搂草打兔子,捎带手的划拉一下,乐国也扛不住啊。 现在的乐国,实在是没有什么资格自高自大,自矜(jin)自傲。 或许贾诩、李儒、庞统他们务实的想法,才是正确的道路吧,只有先把乐国真的发展壮大了,才有资格去谈什么“王道之策”。 眼看着连田丰、沮授、陈宫等人,都已经开始转变了思路,并对应该如何去改进贾诩、李儒、庞统的计策,进行群策群力之时。 诸葛亮又一次的站了出来,照例还是先向钟神秀行完了礼之后,这才开始了他的总结式发言。 “臣以为贾文和之策太缓,既然我们乐国要借助‘太平道’发动‘黄巾起义’。” “来为我们乐国谋利,配合贾文和的天赋能力:‘文和乱武’,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好计策。” “可是却缺少了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对‘太平道’发动‘黄巾起义’时机的控制力。” “仅仅只是依靠着泄漏‘太平道’存在的情报,来逼迫‘太平道’发动‘黄巾起义’。” “和在暗中出手为‘太平道’遮掩,来掩盖‘太平道’的存在,以延迟‘太平道’发动‘黄巾起义’的时间。” “还是难免有些单薄了,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差错,使事态的发展,完全脱离我们乐国的控制,以致于功亏一篑。” “而且此计策变数过大,就算最后能够勉强成功,也肯定是未竟全功,难免有些不美。” 听到这里,贾诩点了点头,对着诸葛亮拱手一礼,示意诸葛亮所言不虚,不过这本就是贾诩有意而为之。 话不可说尽,事不可做满,明哲保身。这本来就是贾诩一直以来的人生信条。 虽然贾诩现在已经被钟神秀所收服,又在‘用人不疑’这个天赋技能的影响之下。 一改以往的躺平风范,积极踊跃的为钟神秀献计献策,但还是不改其老狐狸的本色。 现在钟神秀手底下的谋士有这么多,光是才智过人之辈,就已经是不知凡几了。 以贾诩一贯的脾气秉性,自然是不愿意,自己把所有的风头都出尽的,那不符合贾诩的低调智慧。 所以贾诩才会特意在计策之中留白,就是为了能够让其他的谋士们,也有机会参与进来,共同填充完善这个计策。 这样既能给国君建言献策,又不会显得贾诩自己过于的出风头,独占所有的功劳,很符合贾诩的心意,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嘛。 就算最后没有人能够完善贾诩的计策,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关系,因为贾诩会偷偷出手,自己完善自己的计划。 而且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其他的谋士们,在对贾诩的计策进行补充的时候。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