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长沙桓王孙策 (第1/1页)

要是这么想的话,那就多少是有点过于的自恋了,可是钟神秀又实在是想不明白,这个虞翻到底是为了什么,才会要故意这么做。 这个事情说起来,好像是不怎么重要的样子,无非也就是虞翻的失职和情报泄漏,但要是真的较起真来的话。 这其实已经可以算得上是出卖东吴政权的重要机密情报了,属于是一种叛国的行为了,虞翻不可能不知道这里面的利害关系的,那么虞翻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于是钟神秀就把自己心里的这个疑问,直接向贾诩和李儒二人提了出来,问一问他们二人对于此事的想法。 贾诩和李儒二人默契的对视了一眼之后,这才继续跟钟神秀说了下去,原来贾诩和李儒他们两个人,同样也发现了这个问题。 察觉出了这件事情当中,确实是有很多不对劲的地方,于是贾诩和李儒两个人在第一时间。 就找到了乐国之中对于东吴政权那边的情况,比较了解的陆逊和庞统二人进行了询问。 陆逊在“昔日”里,曾经是东吴政权的第四任大都督,而且还是活的时间最久,干的时间最长的那一个,后来还官至东吴丞相。 可以说是位极人臣了,自然是对于东吴势力内部的情况十分的了解,而庞统这个人呢,虽然只是在东吴政权里面短暂的效力过一段时间。 但是庞统有识人之能,哪怕是在东吴政权中呆的时间并不怎么长久,也足以让庞统能够看清楚很多的事情了。 找到他们两个人,来询问有关于东吴势力的问题,完全可以说是专业对口,找对人了。 原来这个虞翻啊,还真就不是什么欺世盗名的平庸之辈,虽然听起来好像是名声不显的样子。 但是据说虞翻这个人,非常的善于走路,能够日行三百里,还善使长矛,一身的武艺也颇为不俗。 除此之外,虞翻还喜欢研究经学,精通《易经》,兼通医术,口才同样也是十分的了得,有多次说降别人的战绩。 已经可以说虞翻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才了,就连东吴大帝孙权,也曾称赞虞翻,是一个可以与东方朔相比的贤臣了。 但是虞翻这个人,却并不怎么受到东吴大帝孙权的喜爱,大概可能也是跟虞翻这个人,性情疏直。 还总喜欢直言规劝东吴大帝孙权不对的地方,就因为这一点,在“昔日”里的时候,虞翻甚至因为得罪了东吴大帝孙权。 而被东吴大帝孙权给流放到了,当时还是一片蛮荒之地的交州,并且最终虞翻也死在了那里。 所以虞翻和东吴大帝孙权的关系,也绝对是算不上有多么的好,甚至还有那么一点仇怨在里面,真正和虞翻关系要好的人,其实是长沙桓(huán)王孙策。 当初虞翻投奔的人,也正是长沙桓王孙策,而且虞翻和长沙桓王孙策这两个人,私底下的关系也非常的要好。 可以说是一对相交莫逆的好朋友了,虞翻也十分的受长沙桓王孙策的信任,一直都是长沙桓王孙策重要的谋臣。 只是后来爱好打猎的长沙桓王孙策,不幸英年早逝了,东吴大帝孙权才得以顺利的接过了兄长手中的权利,成为了东吴政权的新任君主。 可是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东吴政权自从更换了君主之后,虞翻的待遇自然也就大不如从前了。 其实也不光是虞翻自己这样,后来东吴大帝孙权在正式称帝了之后,不也是给一手打下了东吴政权江东基业的长兄孙策,追封了一个长沙桓王的谥号吗? 对于把权利亲手交给自己的亲哥哥长沙桓王孙策,都尚且能够如此的对待,又何况是虞翻这个“前朝”的老臣呢? 属实是华夏好弟弟了,恐怕也只有宋太宗赵光义,以及北齐的高家等少数几个“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英杰”们,才可以与其一战了。 那现在这个事情就一目了然了,很明显,这里面肯定是又涉及到了东吴势力的内部权利斗争。 属于是互相扯对方后腿的东吴政权传统艺能了,再具体一点的说,就是东吴大帝孙权和长沙桓王孙策兄弟之间的明争暗斗。 也不知道他们的父亲,东吴武烈帝孙坚,在这件事情里面,又是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 不过据贾诩和李儒二人分析,既然现在统帅东吴势力讨伐晋国大军的人,是东吴大帝孙权。 那么也就说明,东吴大帝孙权目前已经在东吴势力内部的权利斗争中,占据了一定的优势,这其中多少也有点乐国的功劳。 而虞翻之所以要故意用这么明显的方式,来把曹魏、蜀汉、东吴三国要联手,对付乐国的情报泄漏给傅士仁。 应该也就是要假借傅士仁的手,来向他们乐国的国君钟神秀示好,以换取乐国国君钟神秀对于长沙桓王孙策的支持。 别看虞翻的这么一番操作,看起来确实是复杂了一点,但是只要钟神秀麾下的谋士们,不是一群酒囊饭袋。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