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无功不受禄 (第1/1页)

那么日后麋芳和傅士仁二人,在东吴政权的逐渐没落和泯然众人,自然也就是一件可以预见到的事情了。 当然了,这也只是历史的一种可能性罢了,毕竟没有人知道当时的真相,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的。 也很有可能是当时的潘濬,为东吴政权和东吴大帝孙权,做出来了什么某些不为人知的特殊贡献也说不定啊。 所以东吴大帝孙权才会特意出手,捞了那个潘濬一把,替他掩盖了事情的真相。 这也并不是什么不可能会发生的事情,毕竟众所周知,为尊者讳和春秋笔法,也不是什么稀罕事情了。 比如说有一种看法就认为,潘濬此人很有可能早就已经和东吴政权那边暗通款曲,偷偷地勾结上了。 在关羽大意失荆州事件中,潘濬也在暗中扮演了一个不怎么光彩的角色,要不然等东吴政权占领了荆州地区之后。 东吴大帝孙权为什么会那样地重视他潘濬呢?又是拜潘濬为辅军中郎将,又是给潘濬授兵的,多少是有些过于厚待了。 要知道不管怎么说,这个潘濬也只不过是一个刚刚从蜀汉政权那边,投降过来东吴政权这边的降臣而已。 就算东吴大帝孙权,再怎么想要任用潘濬这个人才,最好也都要对潘濬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 证明了这个潘濬确实是真心实意的投降东吴政权,在忠诚方面没有任何的问题之后,再对潘濬进行任用才对。 就更不要说是在潘濬这种刚刚投降到东吴政权的情况下,就直接给潘濬授予兵权了,这也未免有些太过于大胆了。 难道这个东吴大帝孙权,就真的不害怕人家潘濬,是蜀汉昭烈帝刘备和蜀汉政权的死忠臣子么? 就和“昔日”里曾经假意投降钟会的姜维一样,一看大势已去,就在这里跟他东吴大帝孙权,虚与委蛇了一番。 假装要投降东吴大帝孙权,其实是想要等着取得了东吴大帝孙权的信任,拿到了他们东吴政权的兵权之后。 就找机会造他东吴大帝孙权的反,要知道这可并不是什么个例,对于刚刚投降过来的人,因为彼此之间也还并不熟悉。 所以会有一些基本的防范意识,这也是人之常情才对,反而是东吴大帝孙权的这种无条件相信的做法,才会显得极为反常。 让人感觉东吴大帝孙权,似乎是非常地相信潘濬这个人,让人很难不去怀疑一下潘濬和东吴大帝孙权。 他们两个之前在私底下,是不是已经有过什么联系,甚至是已经提前达成了某种交易和合作了,只能说这确实是一个迷了。 反正现在只能够知道后来的潘濬,在东吴政权那边也确实是干得不错,绝对算得上是他们东吴政权的国之栋梁了。 深受东吴大帝孙权的信任,这才让潘濬的风评,几乎是完全没有受到荆州变节事件的影响,似乎也完全没有什么人将潘濬。 给当成是蜀汉政权的叛徒,一个不忠不义的贰臣贼子,但事实真的是这个样子的吗? 在华夏的正史《三国志》上,对于潘濬此人,背叛了蜀汉政权,投降到东吴政权的相关纪录。 大概也就只有‘潘濬字承明,武陵人也。先主入蜀,以为荆州治中,典留州事,亦与关羽不穆。孙权袭羽,遂入吴。’ 以及‘孙权杀关羽,并荆土,拜濬辅军中郎将,授以兵。’大概这么两句话的内容罢了。 从这两句话之中,真的很难看出这个潘濬,到底是怎么投降东吴政权的,是战败之后被东吴政权俘虏了然后才投降的。 还是像麋芳和傅士仁二人一样,完全没有做出任何的抵抗,就被东吴政权那边派人给直接说服投降了。 全部都没有任何的记载,好像是关羽一死,东吴大帝孙权把荆州地区一占领,这个潘濬就自然而然的加入到了东吴政权一般。 最多也就是只能够看的出来,潘濬在东吴政权那边的待遇,肯定是要比献出了蜀汉政权在荆州地区两大重镇的麋芳和傅士仁二人,要强的太多、太多了。 而且东吴大帝孙权,不光是直接拜刚刚投降过来的潘濬为东吴政权的辅军中郎将,甚至还给潘濬授予了兵马。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潘濬这等于就是变相增加了手中的权力了啊,毕竟潘濬以前干的是蜀汉政权在荆州地区的治中从事。 是蜀汉政权在荆州地区一把手的高级佐官之一,主众曹文书,地位仅次于别驾,相当于是荆州地区的副州长了。 但是潘濬的职位虽然已经是很高了,不过治中从事终归还是一个文职,手底下也并不掌管兵马。 可是现在潘濬投靠了东吴大帝孙权,直接就被东吴大帝孙权,给封了一个辅军中郎将,还被授予了兵马大权。 那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潘濬这也确实算得上是加官进爵了,毕竟潘濬手中实际掌握的权力更加的大了嘛。 要知道在东吴政权之中,这个授予兵马可不是随便是谁,都能够有资格拥有的丰厚待遇。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