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 (第1/4页)

然而第三局,张孟谈慢慢显现出他最擅长的大局观,走一步想十步。棋盘上的红色棋子仿佛成了他手里编制的罗网,越收越紧,赵无恤不敢再多说话,只能集中注意力防守反击。

最后的结果,是两人的棋子都相互消耗殆尽,只剩下一对将、帅做孤家寡人,跟几枚小兵卒隔着河界来回捉迷藏,大眼瞪小眼。

这一局是没法下了,最知晓进退的张孟谈首先弃子:“赵子,你我来一场弭兵之会如何?

无恤也点了点头道:“这一局,就算和棋吧。”

若是再玩几局,赵无恤觉得自己就没有必胜把握了,毕竟对方是聪明的智囊型选手。

对自己的进步,张孟谈十分满意,他抬起头,和赵无恤相对一笑。

“与赵子对弈,真是人生一大乐事!快哉!”

此时,他才恍然惊觉,已经过去了半个时辰,整个过程中,魏驹都被他晾在一边。

不过魏驹这时候,也已经看着迷了,见张孟谈连续三场不胜,大是惋惜,手心痒痒,恨不得也上场厮杀一通。

他在安邑,也仅仅是跟在父亲和军司马后面学习,处理一些简册,计算枯燥的粮秣和行军路线,哪有模拟执掌一军这么痛快。

于是,四人调换了位置,让第一次下棋和魏驹,和自称技术超烂的乐符离对弈。

魏驹自诩为在场四人中最知兵者,执子时雄心勃勃,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眼高手低的他,居然被乐符离连续三局,都杀得溃不成军,颜面扫地。

方才赵无恤和张孟谈将象棋和现实的战阵相提并论,说的头头是道,所以魏驹也没办法再评价说,此物不能作为模拟战争……

他只能抱怨说,认为徒卒和步兵的在棋盘上的作用应该加大,而马则可以削去。

此时,屋外已经完全入夜,厅堂内的蜡烛也被竖人换过一次,赵无恤、魏驹、乐符离见时候不早,便起身告辞。

出门时,张孟谈亲切地与赵无恤执手,相约来日去拜访他,再手谈几局,畅谈《司马法》。

如此一来,赵无恤此行的目的基本达到了。

魏驹则只能强颜欢笑,他给赵无恤当了一天的陪衬,还倒贴了不少——方才的三局可是有赌注的,他已经输了乐符离三匹好马……

在里巷分别时,赵无恤还向魏驹问了一件事情。

两人虽然在很多事情上明争暗斗,但却也有些惺惺相惜的感觉,何况,他们还有共同的敌人,范氏。

无恤道:“素闻魏氏小宗吕氏,有一武一文,武为吕武子(吕锜),文为吕文子(吕相)。不知道吕文子的《绝秦书》,魏子家中的守藏室可有保留,能否借予无恤一观?”

“《绝秦书》?”

魏驹自然是知道的,但他还是诧异地看了赵无恤一眼。

“赵子未来的志向,莫非是要为两国行人?否则,学此交聘檄文作甚?”

……

求收藏,求推荐……

第134章 寤寐求之

感谢书友会计机构负责人,履诚,小y君的打赏!

最近有书友说太慢热,七月也没办法,想展现和铺垫的东西太多,笔力又不够精练,自以为是高潮的情节,各位可能看得打瞌睡。作为边写边学的新人,只能在后面的几卷里吸取教训了,作为歉意,今天会有四更,之后会越来越精彩!

……

“吕相绝秦”,是晋厉公三年,也就是七十五年前发生的事情。

当时,晋国与楚人刚刚进行了第一次弭兵之会,双方停战,目的是各自处理起火的后院。晋国抓紧时机,想抢先解决自己身边白狄、秦、齐三大敌人,将他们各个击破。

那一年的四月,秦勾结白狄谋晋,事迹暴露,给了晋国借口。

于是,当时的执政栾书就派行人吕相作为使者,前往秦国递交檄文,正式宣布与秦绝交。

这本来是春秋国战前的例行外交程序,但值得一提的是,吕相的那篇绝秦公文,却堪称千古名篇,后人称之为《绝秦书》。

全文洋洋近千言,追溯了自晋献公、秦穆公以来八九十年间,两国之间的是非恩怨。历数晋人的仁至义尽,和秦人的沽恶不逡,声称“秦晋之好”完全是被秦国单方面破坏的(其实完全是机智的晋人在坑老实巴交的秦国)。

文中还揭露和斥责秦人此次的卑鄙阴谋,阐明了绝交和出兵讨伐的正义性。

此文虽有强词夺理之嫌,但文章叙事繁而不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