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 (第1/4页)

空间的生圈内还有没完善的。所以,有必要去亚欧大陆的北边和南极收集一下。这工作没有个七八天还是做不来的。加上公孙凤本来就吵着要去看大沙漠。所以,顺便去看看就是可行的。

其次是,大天师经过了这一段时间和大师和剑客的交往,发现这两个人的道法修为虽然不低,可是道法基础知识还是很薄弱的。这是当然的,在后世,多数道书都没有留传下来。大师他们的道法是学得比较零碎和无系统的,还有不同其它流派的思想混杂其中,所以,大天师认为有必要给他们进行基础恶补一下。更何况公孙凤还基本上是什么也不懂。更有必要也教给她系统的道法,不然,收这个弟子是有名无实了。

不过,就算是系统的道学训练,四人也是在旅途中完成的。大天师可是个闲不住的主儿。于是,在西行的飞船上,大天师开始给三个徒弟从基础开始传道术。所谓道术的来源有二个。主要教旨是从《道德经》上来的,现代的道教真正成教还是在抱仆子葛洪在罗浮山为鼻祖的一支,虽然其中流派纷陈,但是都尊的就是道德经的教义。

天师教的道术其实是综合了东汉时的五斗教的符箓之术等术的。又从中变化出新来,传到大天师的这代已是历时八百年了。与北派全真之内丹是另一种路子,大天师现在所做的事就是把他们门中原来的系统的道法根源和基础之术传给三人。

公孙凤原来没有学过什么相关的道术也就罢了,她就象一块海绵一样,把水份吸收进去后才慢慢消化。大师和剑客就不同了,他们原来就是学过后世各种道的。这一下有了天师道最基本的道术传过来。二人受到的好处就不可言寓的,不过,大天师却头痛无比。因为大师和剑客在学的过程中,常拿来和别的道派相比。

这一来,大天师就要作比较,还要说出好在哪里。作为大天师本人只精于自家道派的东西,要和别人的比,那也难为了他。不过,这样一来,大天师也受到了不少益处。单看起来,大天师教的精华和后世的茅山道术也很象了。说真的还有点象邪术。其实茅山的道术本来就和龙虎山天师道很近。不过茅山道术还要偏激一些,所以常被人称左道。而天师道所传的东西就没有这么过份了,在层次上还要大道一点。

不过这一天下来,三个人都学到了足够的东西。大师和剑客就开始闭关了,所谓的闭关就是关起门来沉思,把所学的玩艺儿在心中理顺。整理和参悟出自己最得意的一套道法。这也是修道人修到上乘时的一种必经之路。其实,在大师和剑客提出做玄冰离火枪和收取外界构成自己的道术空间时,他们就已经开始了参悟和构建自己的得意道法了。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自己所得到的变得精深和博大罢了。

大师和剑客就是直接进到了他们的道术空间里,找到了那条地龙脉边,吸收着灵气并在一片心旷神怡的环境上静心悟道,剩下的大天师和公孙凤二人就在瀚海中流连着。瀚海其实是指祈连山以北黑水河(佛家说的弱水三千、古称讨来河)流域那一带的沙漠和戈壁。在古代交通不发达时,人们觉得这里的沙和戈壁就象瀚海一样辽阔。

在瀚海中并不是没有人的生存,其实除了迷途的行商会误入其中外,这里也是西域各族的长来往之时,至少原来是东西突厥的交界,突厥人是常在这里的。后来大唐兴盛之后,东突厥被灭了,西突厥的人再迁最后定居到了现在的土耳其,说白了,土耳其之名是突厥这个字的另一种译音之法而已。不过,在这中晚唐时节,瀚海却是真正的无人沙海。看着夕日人住过的绿洲和营地,还真有一种荒凉的悲哀。

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最无聊的是公孙凤。她一边在悟着大天师传来的道法,一边在沙海里徜徉。大天师可一点都不会无聊,他可是开心地在洗着沙浴。他是把身上的衣物给解得只剩下一件犊鼻裤来,然后把自己埋进细沙中,用细沙擦洗着皮肤。无水也能洗澡,这可是长期生活在缺的地方北方游牧民族的专利了。

公孙凤可不认光用沙子能把身体洗干净。再说了,大天师这样扒光了衣服洗法,公孙凤当然不好在一边观摩了,她只好走得远远地。好在这里也不是一望无际地平原地带。如鳞一样起伏的巨大的沙丘就在周围,转过一个沙丘就不会看到大天师了。

中午的沙海本来是人类的禁区的,炎炎的烈日下,沙子温度升到可以把鸡蛋给烫熟的地步,加上干燥缺水,一般的生物难活在其中。而公孙凤现在就正暴露在这炎热的沙海之中。大天师早把飞船给收起来了,他说画舫可是在水面走的船。如果在沙海里变干掉会收缩产生裂隙,下次下水时就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