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部分 (第1/4页)

为难,“三样功能同时都有啊。飞剑是不行了。什么笔啦钟啦还有什么衣服什么都不适。做什么好呢?你自己比较喜欢要什么?”

张天诩有点晕了,“那我要些什么好呢?三样功能都带上,对了,天师是拿着什么最象?”公孙凤在一边cha一句,“若你是女人,给你一面镜子倒是可以,可你是个男的啦。”张天诩喜道:“镜子?好啊,天师拿个照妖镜,合乎逻辑嘛,只要不做得太女性化就好。”大师笑了:“八卦镜不就挺好?八个口诀,对了就是这样。”

大师又问:“你喜欢金属的还是水晶的?”张天诩笑着说:“这个师叔你说了算吧。哪个比较好我也不知道。”大师笑了,“不如我做面镶水晶包铜的的银镜给你吧。这样合理一点,光用金属能容纳的道诀还是少了点,光用水晶又不结实。我不会设计造型,你要古朴一点的话,最好你自己去弄个式样来。我按图加工就是。”

张天诩兴奋地就去找造型式样去了,大师的话让他心中大定的,大师处事的平淡和务实是他做人的典范,一般大师说出来的都是十拿九稳的事,就象自己学道入门一样,要不是大师先给自己笔记以安心,自己光是想就想得入魔了。大师和笔记中记载的虽然不能算入道最佳的方法,诚如他自己说的,是经自身实践有效的。

张天诩虽然还是没能克制住还是急着学了进去,以至开始的境界就不高,路子走得就有点儿弯,以至于以后修行上将会有更多的波折与危险,但是张天诩一点也不怨大师,他发现,就算自己入道较晚,可入道后,自己要比张世报的道行高多了。在试过各种符诀都开始有效后,张天诩也开始对自己的进步感到惊讶起来。

从道术修行时间来论,大师比张天诩的修习时间少多了。不知是什么原因,古代修行的效果就是比现代强。因为大师他们到过古代,即便是公孙凤才学道不到一个多月,可是和张天诩的修为比起来还是胜了一大截。大师更有一点让张天诩服气的是总能在原来道术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张世报他们也在走这路,可是方向没摆正。

剑客回来了就没理大师,只是祭起他的魔神之手开始在笔记本上写起文章来。按这速度一本二十万字的著作估计不用三天就能搞出来。写完后就是一个修整和处理图片素材的阶段,把涉及相关内容实物弄成示意图,那也是一个很繁重的工作。

剑客本来是在写《中唐时代风物考志》的,可惜这一次为了套现,他们要把一套希腊的古董卖出去,剑客就临时改写《九世纪初年希腊农业风物考志》了。因为掌握着大量的文物资料要进行图形化,大师也马上加入拍照勾图的工作中去了。

因为如果这著作拿出去,肯定会让考古界震动起来。然后,他们再拿希腊文物去卖的话,这个轰动效应就更加强大,这是个一举两得的事,首先文物价格肯定会涨。然后,他们可以第一时间把实物照片放进书中,进行二版修整后再卖,肯定会热卖。

为了发大财,大师和剑客就加紧整理那套了《九世纪初希腊农业风物考》。当大师把所有的文物都用数码相机拍下来,放入书中,直接做成了第二版,再找懂行的人把这些照片中的实物绘成实物图形,做成第一版的《九世纪初希腊农业风物考》。

这活儿做起来可不是一两天的事,好在,胡老板里那也不会那么快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来。大师这几天就在忙着找出版社搞出版的事项。在中国,要出版一本非商业性的学术书麻烦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首先就是要经过文化部层层的审和批,要买到一个出书号。再七搞八搞的才能出。大师虽然神通不小了,却不懂这个出版事宜。

好在张天诩是懂的,他能不懂么,好歹他还是一个文化局长。权或许不算大,管的事儿却不少,正好出书这一项的事他不但办过,也管过。这些东西还得由他来教大师和剑客。张天诩说,要出书还有一招,先把论文的观点给弄到学术界去评一下,如果能够得到资深专家的认可和推荐式的评价。那对出版有着绝对的好处。

剑客有点不屑地说:“我不认为现在的专家在九世纪初方面的知识能有我们的专业水准,好歹我们是到过那里实地考查的,比他们这些挖坟掏墓研馆子查资料的钻家们要权威得多。”张天诩苦笑了:“就算是你强过他们也要给他们一点面子,现在他们还是学术权威,等到哪天你做了学术权威再慢慢扫他们的面子。”

大师倒是很上道:“这我知道,就是现在我们也不认得几个这们的权威,以前我们专业导师也不是出名角色,无所依kao啊。不知天诩叔有什么好主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