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 (第1/4页)

阴天下雨没法使用这是必然,风大了没法用,也很尴尬。

没有精确瞄准,发射时烟雾太大,所以在临发射的最后几秒,老手就知道一定要扭头闭眼,不然的话,熏的你半天睁不开眼来。

对新丁来说,能在战场上把枪打响,而且面对的是敌人,就算了不起的成就。

在很多记录上,把发射药装的太多,或是一枪没打响,继续装填弹丸,直到炸膛为止的记录,实在是太多。

在欧洲某次的战役中,滑膛枪手在枪膛里装过四十几颗弹丸,是当时的最高记录。

正因为缺陷太多,所以想改进的人也多,这也造成了火枪在这个年代奇形百态,欧洲人算是慢慢摸对了路子,把火枪性能慢慢加强,现在这时代的欧洲最流行的就是十五六斤重的大型火绳枪,用木叉固定,射击威力极大,没有辅助物,根本不可能举着击发。

在十年之内,欧洲将会大规模的开始装备燧发枪,虽然早期的燧发枪也有很多缺点,比如可能会好几枪打不响,火石发火没有引燃引火药,还有后座力过大的毛病,但燧发枪出现后的三十年内,整个欧洲就已经淘汰了火绳枪。

第四十九章 试射(2)

而在此时的中国,燧发枪明明已经有雏形,但无人重视,一团混乱,朝廷是在风雨飘摇之中,愿意做事又有本事发展火器的孙元化被崇祯砍了脑袋,把技术官僚放在守土疆臣的位子上,出事后又不分青红皂白的就杀人,反正砍文官脑袋不怕武将造反……明朝的事,崇祯实在是要负太多的责任!

“大人,靶子已经立好了。”

在张守仁心中大起感慨的时候,匠户们已经把准备工作做好了。

距离棚子五十步的地方树起了一块门板,把板子树好后,两边的学徒负责看守,虽然是堡的东北角,都是荒地和废弃的堡墙,但万一有人过来就不好了。

等一切准备停当之后,张守仁也是屏心静气,预备射击。

他用大的瓷瓶在药池里装上引火药,然后把一小瓶的发射药放在枪管里,接着是一颗圆溜溜的弹丸,塞入之后,就是用通条塞入枪管,把发射药和弹丸压实。

完成这几个动作后,就是把火绳压在药池上,然后开始瞄准。

在瞄准差不多后,点燃火绳,在火绳烧到药池的最后一瞬间,他闭上了眼睛。

“轰!”

火铳发出巨响,在药池上方升起浓烈的白色烟雾,呛人的硫磺硝石味道,立刻弥漫开来。

“中了,大人打中了!”

“太好了,大人打中了!”

“大人真是神射啊!”

四周响起惊叹的叫喊,接着就是欢天喜地的欢呼声。

张守仁除了督促人练武之外,根本没有打过火铳,也没有练过弓箭。他的射术,堡中人认为是一个短处,弓箭上的功夫确实一般。

骑术也是马马虎虎,只能说是及格稍强一些。

射术是大人的短板,这在堡中已经是一个人近皆知的事实,看到张守仁试枪,心里捏着一把汗的人还真的不少。

有这样的担心,张守仁打中目标后,众人自是十分的惊喜了。

张守仁心中也是暗笑,来自后世的特种部队的军官,在射击上要是五十步的距离都打不中,就算是用的是火绳枪,都是不可饶恕的罪过。

老实说,这枪他已经很满意了。

十一斤的重量,用来扛着行军根本不成问题,比起后世的兵,这个年头的士兵负重已经够轻了。后世的训练之后,一个士兵背八十斤的重物五公里攀山越野的行军根本就是很轻松。

三天两夜的野外拉练,也不会有几个掉队的。

这个时代的军人当然不能和后世比身体,不过在长时期的营养补给之后,最少可以背负着自己的武器长途行军,这绝对不会有任何的问题。

至于后座力,只要在射击的同时掌握好距离,应该也不是太大的麻烦。

精度来说,他还要查看。

“弹丸中靶心了,大人!”

等张守仁赶过去的时候,几个学徒笑嘻嘻的把门板抬了过来。

铁制弹丸正好是射中红心,这个成绩还不足叫张守仁高兴,叫他十分开心的就是弹丸不仅射中,而且穿透了门板,这说明林重贵一伙人的射制十分成功,火铳在发射药和弹丸的配合上就要下很大的功夫。

现在看来,效果十分的好,十分完美。

“老林,不妨再试试一百步如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