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部分 (第1/4页)

另外两路,一路是往山西方向去,不过孙承宗估计清兵不会入境山西,最多是在井径和野狐口一带就止步了。

山高路险,兵马难行,山西有大山当天然屏障,应该能免除一劫。

还有一路,就在保定一带活动,随时可能南下到高阳一带。

山东在上次清军入关时并没有被攻入,但守备总兵有心的话,理应派兵马往战区哨探敌情,一念及此,孙承宗颇觉欣慰。

第二百六十八章 赚城(2)

但郑万应没有这么乐观,山东几个总兵,丘磊将门世家出身,贪鄙无行,驭下无能,将多兵多而不能制,军纪极坏,战力极差。

倪宠是士大夫世家出身,半文半武,毛病就是太软,根本不是带兵的料子。

刘泽清倒是一个狠人,麾下两万兵马有几千是精锐,养肥了喂饱了,十分敢死。但刘某人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绝不可能浪费兵力来和鞑虏做战,派出哨探这样的举措,更无可能。

就在这疑惑迟疑的当口,城外不远处的骑兵如飞而至,前哨已经突至城门处不远。

关城门的人们听到叫声,一时都是迟疑,城门已经半掩,但并没有闭实和压上门杠。

要是鲁军哨探前来,最少能带来有用的情报,比大家现在这样两眼一抹黑要强的多。有这种想法,城门处的人都巴不得这些官兵早进城来,反正就几十号人,掀不起大浪来。

“不对,不对,拦住他们,拦住他们!”

郑万应十分机警敏锐,在骑兵赶到城下时,他看到对方的盔顶和打扮的细节,一下子便是发觉不对来,当下跳脚大叫,叫城下的人赶紧关城门。

不过此时已经晚了!

来人除了开头的那个还是用汉语喊杀之外,其余的骑兵都是叽里咕噜的叫喊起来,当先那人更是大叫道:“辫子兵来了,大清兵来了,降者免死,不降就屠城!”

降者免死,不降屠城的话似是有魔力,城门处的人都吓的呆了。

高阳城的军民,多半只是普通的百姓,一生不知道征战厮杀是怎么回事,只是感孙承宗破产卖家守城的行为,被孙承宗的个人魅力感动才参加守城,如果是在城头上堵死城门,面对强敌是能守几天,但此时事出突然,一下子就被敌人赶到了城门,所有人都是呆了。

有人去关城门,有人却呆立不动,就这么一点时间,虽然又把城门推动了一些,但那些骑兵已经冲了进来。

到近前,众人才看到,人家戴的头盔是那种传闻中鞑子的尖顶缨盔,和明朝官兵的绝然不同,而且,在盔顶下,是能看到明显的辫子拖在脑门后头。

“果然是辫子兵,是鞑子。”

有人发出这样绝望的叫喊,一个青年想冒着生命危险去关城门,但一个鞑兵控骑一踢,正踢到那个青年的胳膊,他痛的“啊”的一声,就蹲下不敢再动了。

“降者免死,降者免死!”

众人知道鞑兵中有不少汉人,都是当初的辽东明军或是东江镇各部的降兵,此时有几个人挥刀向前,盔甲十分明亮,所以众人虽然鄙视他们当汉奸,却是没有一个人敢说什么。

城门的人群虽然密集,人也很多,但没有正经官兵,被几十骑突入城中,看到人家衣甲鲜亮,又拖着辫子,心里已经怯了,耳朵边又是一直的降者免死的话语,终于有一个人承受不住,嚎啕大哭之时,把手中的叉耙丢掉了。

第二百六十八章 赚城(3)

有一个榜样,就有十个一百个一千个。

有人带了头,其余众人都是含着泪,或是神色木然,没有表情的丢了手中的“兵器”,或是叉耙,或是棍子,或是装了一个锈铁头的铁矛,等这些兵器丢了一地后,所有数百人都是在原地跪了下去。

在跪下的同时,所有人又是惭愧,又是心慌,不少人在心里想:“要是不能活命就太冤枉了,不过也只能如此……唉,只是对不起阁部老大人。”

清军攻一城屠一城,不过对主动投降的城池较为宽大,历次入关,被俘虏回辽东的汉人,多半都是投降城池的居民,所以这些人投降之后,心中虽然慌乱,但也有松了口气的感觉。

一旦投降,心气一丢,所有人连抬头也不敢,就感觉包了蹄铁的马蹄一直在耳朵边嗒嗒响个不停,看到这队鞑兵把长枪和铁戟,还有长斧马槊等长兵器挟在右臂,时不时的在众人脸旁边比划,这些人又觉得害怕,又感觉庆幸,人家的兵器如此精良,看样子武艺也非比等闲,而铠甲也十分沉重厚实,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