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部分 (第1/4页)

明显都是老薛座下打手了。

人家人多势众,这个主事也不好再僵持下去,只冷笑连连,拂袖向着那个浮山小军官道:“你家游击此次立功不小,必定要有升赏,等他来到京师,就由你陪同一起到职方司来吧……到时候,本官一定会好好招待你们的。”

说罢,排众而出,气咻咻的去了。

这么一闹,明显是朝中党争的模样,在场官员一个个都是鬼灵精,不敢掺合其中……老薛为人十分率直,敢于揽事,是个强势首辅,一般人不敢得罪。

杨嗣昌杨阁老的心怕是比针鼻大不了多少,也难怪他,父亲是杨鹤,著名的国朝名臣,世家子弟,少年亲贵,成年为官就被皇帝赏识,是坐着火箭一路升上来的,这样的人眼高于顶,对得罪自己的人是一点也容不得的。

在这两位大佬之间受夹板气,那可不是一般的人能顶的住的,当下众官都是作鸟兽散,没一会功夫,就是散的光光。

人群离开的时候,也是有不少人用同情的眼光看一眼那几个报捷的士兵……前方将士获如此大胜,不知道是如何惨烈搏杀的结果,但一入京师,立刻就是遇上这种事,在场的人,也是无不感到心寒。

杨嗣昌权势虽重,但听闻浮山营绕过兵部报捷,前几天鲁军全军覆灭,皇帝摆了几天的脸色给他看,以杨嗣昌对崇祯的了解,这绝对不是好兆头,结果有大捷消息,居然不是自己第一时间入奏,于是急怒之下,果然是出了一个昏招,今日之事,立刻传遍九城,对他的声名,实在是大有妨碍。

广场之上,倒是没有人看到,一个眉目清秀的小吏打扮的人,对着那个长相憨厚的浮山信使,做了一个十分隐秘的眼神,而这个浮山信使,也是微微点头,示意知道。

第三百八十三章 党争(2)

在互相看到对方的表情之后,那个小吏立刻就转身离开了,等广场上人散的差不多了,三个捷使便也是牵着马匹,交代了自己住处后,也是自行离开。

一场大捷,引动全城沸腾,这一晚不知道有多少人会置酒高歌,庆贺前方的大捷,皇城之中,却是上演了这么一幕,倒是令很多人意想不到。

只是自今日之后,浮山张守仁这个名字,终于是在大明朝野,不论是民间还是军中,或是朝堂之上,终于是打响了自己的名头,声名之响亮,已经不在曹变蛟和左良玉这样的统兵大将之下了。

毕竟,这是一场传奇式的大胜,而在大明,武将多半中规中矩,甚至是扰民害民有术,御敌无方,现在的大明,虽然不象南宋那样已经失半壁江山,但天下骚乱之处,甚至还在北宋末年之上,百姓苦兵灾久矣,中国有几次失去过半人口的大变乱,秦末,汉末,唐末,宋末,明末,其惨烈之处,令人扼腕痛惜,在身处当世的人来说,巴不得将星出世,如南宋初的中兴四将那样,特别是大明最重岳武穆,而放眼看去,海内诸将,要么贪财,要么怯懦畏战,要么就是庸将,寥寥几个敢战的,也不象是能继承岳飞衣钵来着……现在出了这么一个有传奇色彩的将领,民间口碑自是扶摇直上,没一个月,京师和北直各处,浮山营大破鞑子兵,张游击策骑战岳托的段子就已经流传开来了。

民间口碑不提,皇宫之中,亦是别有一番景像。

全城轰动之时,守宫门的太监绕过通政司和内阁,直接便是将奏折送到了司礼监之中。掌印太监是王德化,资格极老,威权很重,象曹化淳杜威等辈都要仰其鼻息,王承恩虽是信王府中带出来的,在王德化面前,也是只有小心翼翼,不敢行差踏错。

接到捷报,几个秉笔太监都是喜出望外,但也不敢递进去……这种事,自是要等王德化来了再说。

“见过印公!”

“拜见宗主爷!”

不同身份,也是不同的称呼,王德化接到消息,也是不敢怠慢……司礼的权威,在崇祯年间比起天启年间是弱的多了,今上勤政,不比先帝喜欢把事情交给太监来做,而且先帝仁厚,有什么错处,只要肯拼死认错,多半是轻轻放下,不会往死里整治人,今上却是疑心病重,而且刻忌之余尚且寡恩,不是好伺候的主啊……

这些话,不必多说,搁心里就成,王德化接过报捷奏章,没看几行,两条眉毛都是一直不停的抖动起来了。

等他看完之后,已经是笑不可抑,整个人在屋中不停的走着,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宗主爷,”一个秉笔太监小心翼翼的问道:“是不是有不对的地方?这要是出了漏子可是了不得啊。”

一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