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部分 (第1/4页)

这么说法,辽镇诸将当然也是十分谦逊,说到最后,不知道是谁提议,张守仁领着登莱诸将,在辽镇诸将陪同下,巡视军营。

“大人,谁说有歌妓的?”

起身之时,孙良栋笑问道:“苏万年他们,可都快急哭了。”

张守仁从鼻中一哼,冷然道:“叫他们端着点,一会丢了浮山的脸,回去打军棍。”

话是这么说,不过奇怪也是十分奇怪……辽镇这些丘八,捞钱在行,什么时候对军务上的事这么上心和认真了?

辽镇在京师的兵马已经不多了,大半的勤王兵已经在返回途中,东虏已经出边墙,蓟镇兵马和民夫在重修被破损的边墙破口,辽镇主力也要赶紧返回关宁一带,毕竟在入关之前,皇太极率两黄旗和正蓝旗在关宁战场策应,万一再出什么篓子,这热闹可就大了去了。

第四百六十章 鬼胎(1)

尽管主力已经撤回,辽镇在这广渠门军营里还是有三千余人。

此时已经天黑,硕大军营之中,到处都是一片漆黑,只有在众将接近的时候,才有穿着对襟铁甲或镶叶铁甲的值星武官过来喝问,待知道是自家总兵带着客人前来时,自是都半跪请罪。

“不妨,”被冲撞了的张守仁毫不在意,只微笑道:“贵镇军纪之佳,军容之盛,不愧是我大明边军第一镇。”

“征虏过奖了。”

祖大弼脸上和其余辽镇大将脸上,都是布满了得意之色。

天黑之后,按大明营规,任何人不准发出任何声响,否则的话,轻则军棍或是插箭游营,重则一定处斩。

因为封建军队不仅训练不精,而且平素待军士过于严苛甚至残酷,待遇差,军法严,怨气难免,没有机会也就罢了,一旦有机会,便有有人趁机发泄不满,最终成为营啸,满营官兵,在一次营啸后全部散光逃走,或是干脆转兵为贼,这在战场上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就算驻在城中,万一出事,也是了不得的大事。

但军纪虽严,动辄处斩,反而也是使得军队更增暴戾之气,故意违反军纪的情形大有人在,法不责众之下,将领能忍便也忍了。

象辽镇这样,器械精良,放眼看去,营帐里睡的都是赤条条大汉的军镇,又能把军纪管束到如许地步,确实是难得的精锐了。

在营盘间四处行动,果然也是感受到辽镇强大的底蕴。

火器库里是放着三千多支三眼铳,这种火铳是和浮山用的火铳截然不同,走上了另外一条路子。

就是铳管很短,铳身厚实,而且铳管三眼,可以轮转,分别装填好之后,在战场上通过火折子点燃火引,然后扳击击发,连发三次后,铳身倒转,就是一柄十分称手的铁榔头了。

当然,辽镇也用长枪大戟,马上格斗才是最要紧的。

这样的骑兵,说是纯骑兵吧,有远程火器,说是步战骑兵,也就是西方说的龙骑兵吧,又强调马战格斗。

在张守仁看来,是有点不伦不类了。

不过此行也真的开了眼界,这个年代的大明军队,在火器上也确实是有很多独到之处。

在辽镇的火器库中,光是三眼铳就有三千多,还有几百支鸟铳,还有一窝蜂万人敌大将军炮二将军炮盏口炮佛郎机等各种火器,光是名称就是有五六十种。

弹丸储存也是极多,火药有超过十万斤以上。

吴三桂在一边负责讲解,看到火药库藏的时候,吴三桂笑道:“辽镇火药储存最近可是严重不足,征虏应知原因。”

这是笑话,张守仁也是打个哈哈,朗声一笑,算是揭过此事。

辽镇的火药是全国各地调拨供给,但这年头制火药不是件容易的事,要大量硝石硫磺混合添制,浮山营又是一直不停的试制改良火药,指望自制那是差的太远了,再加上火炮试射,火铳手的训练也是向来不惜火药,浮山每月所耗费的火药不要说是一个普通的驻防营,就连整个山东镇都是比不上,也就是孙元化在登莱任巡抚时,训练两万余人的火器部队时,耗费量比浮山营要高出不少。

第四百六十章 鬼胎(2)

用的多,当然要靠买,全大明的火药都在辽镇多,好在辽镇的将领和司库们用银子很方便就能买通,每个月最少有一万石以上的火药被运到登莱,从登州水门上岸,再运到浮山。

这一条线,渐渐不仅走私火药,连生铁和粮食都很不少,浮山前一阵的生铁和粮食缺额,不少便是从山海关一带走私过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