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部分 (第1/4页)

“马将军,平贼将军意下如何?”

“回督师的话,”马宝连忙站起身来,嘻笑着道:“平贼将军说这等军议不是末将能插嘴回话的,事先吩咐过,只要督师大人与众位大人有个计较,下了军令,俺们无有不从,当兵的嘛,听命行事就对了。”

最近杨嗣昌赶到襄阳后,对左良玉的军械和粮饷补给都很顺畅,江南的督粮侍郎也在他的建议下移到就地的地方,粮饷银子源源不断的接济过来,所以左良玉现在也不提缺饷缺粮的话,只是自己不来,派了个偏将来打哈哈。

现在说依命行事,但方孔昭这里已经顶了上来,湖广巡抚和别的将领或是别有打算,或是资格不够,马宝这么滑头,一时竟是冷下场来。

节堂之中,冷了场的感觉十分难受,杨嗣昌感到自己威信有受损的迹象,心中更是愤恨难平。

他在京师,除了被寥寥无已的几个人顶撞过,向来是人人对他奉迎巴结,谁都知道,首辅在皇帝面前的地位也是远不及他,虽然他专于军务多些,但朝政大事,皇上也是对他十分信任和倚重,事事商量计较。

而今到了地方,刚刚视事十余天,就有人挑战他的权威,实在是令他有无可容忍之感。

堂上气氛这么凝滞,在场的文武官员都是有点害怕,无论如何,眼前这位是持着督师辅臣银印的阁臣,天子以先生相称,想到得罪杨嗣昌的后果,很多人都胆战心惊,屏着呼吸,甚至是汗湿后背,只有方孔昭十分自负,神色也是坦然自若,并不紧张。

以他东林的身份加上这几年立的战功,他相信就算自己和杨嗣昌有争议,皇帝也不会偏听偏信,东林党的同道们也会声援于他,所以不必太过害怕和担心。

杨嗣昌刚要宣布散会,门外的中军官大步进来,半跪在堂上,禀报道:“督师大人,堂下有新野过来的塘马……”

“什么时候了……”杨嗣昌刚要喝斥,脑海中突然一片清明,喝问道:“是不是登莱镇派过来的塘报?”

“正是!”那中军朗声道:“一行七人,刚刚自新野赶过来。”

“到新野了……”

杨嗣昌感觉自己都是一阵发晕,真是万万想不到的事情!

一个随军幕僚有赞画官职,在堂上也方便说话,此时连忙站起来,挥袖道:“还不敢紧把人叫进来!”

新野距离襄阳极尽,是南阳府最南头,过了新野就是襄阳地界,大军行至新野之后就几乎可以算赶到襄阳了。

“叩见督师大人!”

“起来,起来!”

一眼看过去,果然是那个前几次来报信的浮山骑军,杨嗣昌一看到他,心中也是十分高兴,慰勉这军官道:“数度往还,自山东再开封,再南阳,你实在是辛苦了。”

“不敢,此是卑职的份内事。”

“能做到份内事,就已经十分难得。”

杨嗣昌话中带刺,弄的马宝等人十分不自在,不过他很快转了话头,问道:“上次说还是开封,料想是从朱仙镇一路下来,怎么绕道洛阳,似乎还起了不小风波?原本绕道该是耽搁时间,却不想时间反而加快了。”

“咳,此是大军机密,卑职只是一个骑营副哨官,不得与闻。”

这个骑营哨官脸上也是露出尴尬神色,张守仁从洛阳走是打算走富裕地方一边走一边补给,当然更深层次的想法是锻炼队伍和熟悉河南地形……将来很有可能在河南打大仗,提前熟悉一下也不坏。

另外就是他打算直下商南和勋阳,预备和李自成打一打交道。

不过计划不如变化快,第一是补给计划落空,绕道的意义不大了,第二是军情司这一阶段的情报做的不错,李自成已经出了商洛山西脉,转向东南,现在已经是在勋阳南方均州西面的竹山山脉中,相信已经和张献忠会合,既然这样,再从商洛山这边走也没有太多意义了。

这其中的弯弯绕,就算这副哨知道,又怎么可能告诉杨嗣昌。

“征虏明日即抵襄阳,拜谒督师大人,面禀一切。”

在含糊其辞之后,这个登州副哨也是立刻禀报了一个重要情况,就是明天午时之前,张守仁就能赶到襄阳城中。

“这,实在太辛苦了一些。”

在习惯了大明文官武将的拖沓作风之后,杨嗣昌虽然自己也是一路赶路下来,但对一个武将有这样的认识也是十分的不适应。

刚抵新野,翌日就临襄阳,就是说根本不休息,直接便是带着重要将领赶路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