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部分 (第1/4页)

年久失修,张守仁最少在名义上与登莱二镇以外的事物毫无关系,公然动员人力修路,暂时还是办不到的事。

“看样子大人一直念叨的锦州大战咱们是赶不上咧……崇祯十五年以前,俺们镇远营所有的枪兵队一定要全部换装铁甲,铁戟手全部三层铁甲,少一领都不中。”

“你们镇远营一领铁甲不能少,俺的定远营又能差了?”

“俺们镇远强啊!”

“呸,曲大的浮山营还没说话,轮着你小子!”

“崇祯十四年中,俺们枪骑营才能满员到五千五百人,计划装配是每人一杆骑枪,一把马刀,每人两到三柄短马铳。若是现在不往俺们这边储备物资和人手,怕是到时候也赶不上俺们满编人员和训练的进度啊。”

“短马铳才值几个钱?才费多少事,李营官又何必这么着急上火,夸大其词?俺们突骑要是能在十五年前,全部一骑三马,两匹战马一匹驼马,三千套骑甲齐全,马甲齐全,还有只能用一次的突骑枪,每人一柄长戟或马槊,算算吧,这是得多少银子!而且还不止是银子的事,练骑枪,练协同,练阵法,突骑比枪骑难的多,不先尽着俺们,上阵时抓瞎就成了大笑话了!”

前头步兵队争铁甲和兵器,骑兵那边的人只是笑着看热闹,一直到李勇新忍不住加入战团之后,突骑营的朱王礼不在,不过他的副手韩朝也不是省油的灯,当即就反驳起来,话说的铿锵有力,丝毫不以李勇新的地位而放松一星半点。

李勇新唯有苦笑起来,他和韩朝都是骑兵营出身,分家前大家都是哨官,大哥二哥彼此搅了一年多的马勺,现在叫他拿架子驳斥,也是不大好意思了。

“老李,你们枪骑营也太贪了啊,”孙良栋火铳教官出身,对火铳十分了然,此时也忍不住道:“一人三杆火铳,你们放的过来么!”

李勇新歪了歪头,答道:“问大人去。”

“大人,俺这可不服啊,俺的营里可不兴说给火铳手配三杆火铳的吧?若是这么配法,每人上战场都带三杆铳,再多配几个人手装填,那打起来,真的是连绵不决了啊。”

孙良栋说着说着,自己仿佛打开思路似的,一时间竟是眉飞色舞起来。

诸将说笑时,张守仁和几个不直接带兵,没有军需要求的将领就是在一边看热闹,云端里头看下界厮杀的感觉,此时看战火烧到自己脚下,张守仁忙道:“你这厮懂得什么,本将自有曲处。”

见孙良栋仍然是桀骜不驯的模样,张守仁叹口气,只得详加解释道:“马上厮杀,以东虏而论,是以骨朵、飞斧、投枪、阔剑、飞刀等物来先行投掷,这些兵器,重而厚实,足可破甲,一般奴骑是在三十步左右投出,便是有重甲者,也很难挡之。骑战之法,先声夺人十分要紧,奴骑都是身经百战,你们不要指望他们会投失手。”

“大人这话说的末将十分信服,末将是和奴骑交过手的,当然深知其厉害之处。然则,这和马铳也配三支有什么关系?咱们的马铳虽然短小,五十步内足够破两层甲了……”

“你糊涂啊!”张守仁痛心疾首的道:“敌人投枪阔剑飞刀骨朵什么的可不止一样,咱们这火铳能不能在马上装填?”

“这个,难度似乎是大了一些……”

“一人双铳或三铳,马上击完便换一支继续放铳,五十步到交战,最少发出三铳,火铳威力比起那些飞刀什么的又要大上许多,而训练过后,准头也有把握,这样彼此投掷,我们的枪骑营也足够压制奴骑白甲了。”

在张守仁解释的时候,厅内的武将部属们也是频频点头,果然也是为张守仁的妙想而十分敬服。

大家都已经和东虏交过手了,对东虏的骑射本领还是认可并有几分忌惮的,虽然纯粹论射术蒙古人更技高一筹,但对弓箭在战场上的使用,东虏确实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浮山这边根本没有弓箭手的配给,现在只有辅兵辎重营配有少量的步兵短弩,骑兵弩都配给陆巡营或是给各庄园去用了,反正正规部队里头没有这玩意。造起弩来要大量的机件,十分复杂,而且也不是上手就射的准,练起来也不比火铳省多少事,强弩在中国自战国秦汉到唐宋一直有市场,在明朝后被淘汰,果然也是有其道理在的。

既然弓箭被淘汰,张守仁也不打算捡起来,按现在的流水线训练,一两年就能练出几万合格的火铳手来,配上刺刀之后,还是火枪和长枪的结合,摆上空心方阵后不要太美,一个弓箭手最少三年五年还不一定是神射,再花功夫去弄这个,岂不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