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部分 (第1/4页)

词俏蘼廴绾尾荒芨���

在历史上刘泽清数次被调离曹州,但他总以各种理由不上任,而他最想要的山东镇总兵,朝廷却是始终没有给。

一直到清兵入关,整个山东崩盘,大家一起南逃时,刘泽清先逃至淮安和扬州一带,控制地方,扩大兵力,然后抢了丘磊的军需,并且假传朝廷旨意,逼着丘磊自杀,到这时,他才成为山东军系的老大。

在此时此刻,两个侍郎所争执的内涵所在,也就不言自明了。

陈新甲沉吟再三,终是拍桌道:“主辱臣死,今日在文华殿时,皇上还问起漕运与李青山之事,当时学生便以近期内调兵剿灭为复,皇上当时首肯,并没有说别的话,但圣颜带有隐忧之色,学生见时,心中着实不是滋味……就这样决定吧,调总兵官刘泽清,率其麾下步骑,为援剿总兵官,俟其剿灭贼寇之后,咱们再谈他的爵赏!”

第六百二十四章 勾结

陈新甲虽未明言,但兵部给通政司的题本却是把他的话写了上去,这等于是一个隐约的承诺,其中的文章不言自明了。

题本送上后不等司礼监动手,崇祯自己亲自动了御笔,批复下来,立刻照准执行。

大明皇帝少则一天几十题本和奏本,多则过百甚至数百,理论上六部寺卿才有题本,而且多半可以直接照准执行,内阁还可以先贴黄,也就是先给处理意见,然后皇上看后,可以亲批,也可转司礼代批,这样工作量已经不小,而崇祯无疑是效法太祖高皇帝的做法,奏本亲批的不少,题本亲批的也不小,在崇祯十二年时,皇帝不胜其烦,下令除兵谷钱粮事之外任何奏本不准超过一定字数,就算这样,崇祯仍然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后世对他的同情和好感,多半原因是由来如此。

皇帝一批复,内阁自然照准,再转兵部,派专差沿运河一路南下,水运递一天限定三百里以上的速度,京师至曹州不到两千里,六天之后,兵部转发的圣旨就到了曹州城中。

刘泽清此时是三十七岁,就算是按大明的标准也是年富力强了,要是搁几百年后,三十来岁就是官拜上将实属异闻,况且还有太子太师和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及荣禄大夫等勋阶在身,刘总兵的人身可谓是成功矣。

二十一岁投笔从戎,三十一岁登坛拜帅,四十一岁裂土封茅……这是刘帅在江北时经常与人谈起的话题,其中当然是充满得意之情。

后来他在清兵南下时果断投降,其部下和刘良佐部,加上李成栋等部,近二十万投降汉军联成一气,打江阴,屠嘉定,杀太仓,反正江南一脉被屠者甚众,除了扬州是清兵亲力亲为,以八旗兵为主力外,其余的各场屠杀,挥刀在前的反而是这些汉军将领,得知真相的人,也不知道该是哭是笑才好!

“末将等恭喜太师!”

刘部大将柏文馥在前,张国柱、张思义、马花豹等在堂前齐齐躬身下拜,脸上都是堆满笑容,一副衷心为主帅高兴的模样。

刘泽清是加太子太师,哪里够资格当这一声“太师”之称,这可是文官的最高荣誉!可自从张守仁封伯爵,加大将军之后,刘泽清闷闷不乐十余日,每天不得开颜,光是为了泄愤就杀了十余人,后来大家都十分害怕,私下商量,以太师相称,刘泽清果然渐渐开心起来,杀人的事便少了很多。

“大家请起,请起!”

刘泽清面容白皙,面目疏朗,单从长相来说是一个翩翩美男子的模样,只是鼻子高挺,以中国人的审美来说是一种瑕疵,而且目光阴鸷,无论如何来说,与他对视一眼就不能不叫人感觉从心底里害怕。

这些细节当然是破坏了刘泽清的整体形象,但以一个统帅来说,他的这种模样和气质十分令三军敬服,他的两万到三万人左右的核心家底一直没被打散过,在崇祯十四年到十五年间,由于左良玉等大将的溃败,崇祯打出刘泽清这张牌,刘泽清自己也是雄心勃勃,带兵列阵于黄河北岸,与义军对峙,后来见机不妙,果断逃跑,仍然保有实力,在当时来说,也属难能可贵。

明末江北四帅当然是矮子里头拔将军,没有一个合格的将主,但在明末的局势下能保存实力到崇祯十七年,也算是运气和实力相加都合格,相比南宋的中兴四帅,这四位爷确实是太场�琢艘恍┌ ��

“朝廷到底委我以重任了!”刘泽清丝毫没有身为一个庸帅的自觉,眼睛扫视麾下诸将,十分得意的道:“我曹州兵马,出头的时候也是到了!”

“但请太师示下,末将等愿效死力。”

张国柱为刘泽清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