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部分 (第1/4页)

不知怎地,在这个时候想起这支强兵将离开湖广,万元吉突然对未来的军务之事是否能如预料中的那样顺利,感觉也是迷茫起来。

“万大人!”

“世福将军!”

张世福飞马而至,也不过眨眼功夫就到大营门前,一眼看到几十个穿着袍服或甲胃在身的京营兵,万元吉那一身嫩草似的绿袍十分显眼,便是立刻迎上去见礼。

他好歹是左都督和荣禄大夫柱国将军,武臣一品到顶,除非加赐宫保或是将军号,要不然就是封爵了,按理不仅该取字,亦因有号,但浮山军中因为受张守仁的影响,对此事有兴趣的不多,万元吉在称呼张世福的时候,不免都感觉有些尴尬。

名为父母之称,字为师长之称,号为同辈好友之称,尴尬之余,万元吉也只能说这伙浮山军中是武人幸进,实在是没有什么讲究啊。

“监军大人远道而来,实在是辛苦了,请进,众位也都请进。”

张世福在名义上一直是张守仁的副手,但实际上一直是以资历镇摄人心,在平时就是一个温厚长者,对外需要出头露面时派出去也还象那么回事,最少在现在,一品武官如此和睦,叫人如沐春风,不仅对万元吉客气,别人也没有落下,在场众人都是露出笑容来。

“世福将军太客气啦。”万元吉微笑着与张世福一起侧身上马,并肩而骑,笑着道:“听说这几日大军就要起行,督师辅臣大人原本说要来送行,可是事务缠身,原本说过几日再说,这一下可是赶不上啦。”

以杨嗣昌的身份来送行当然是说笑,张守仁也不大可能再去襄阳拜辞,万元吉跑一趟倒是十分合宜。

如此算是说明了来意,张世福的态度又是热络了几分。

到得节堂之前,张守仁在二门处相迎,万元吉从仪门过来之后,便是要在二门前拜倒。

“吉人,吉人兄,何必如此多礼呢。”

张守仁仍然是如加伯爵大将军前一样,谦谦有礼,根本不似一个纯粹的武臣。见万元吉要拜,他上前一步,将对方搀扶住了。

“谢大将军免礼。”

万元吉站住了,在他身后的诸多随员却是跪下,张守仁呵呵一笑,没有再去搀扶,等这些人拜过之后,才笑着道:“各位远来辛苦,张世强,你请他们在公事房坐下奉茶,晚上多叫几桌上等席面,给他们接风洗尘。”

“大将军盛意可感,不过我们奉命前来,天黑之前需得赶回去。”

“哦?”张守仁停住脚步,很注意的问道:“最近军情甚紧么?”

“有些紧张。”万元吉苦笑道:“曹操所部,加上其余各营,似有蠢动之意,看他们的行军路线,怕是想回到竹、溪一带驻马。督师辅臣的意思,击其正面,一举溃敌,现下调兵甚急,所以军务十分繁忙。”

罗汝才在上一次的战事中损失不大,经过半年左右的恢复,实力肯定恢复旧观。加上五六个义军营头加入他的部曲,其部在五六万人左右,精壮和老兵也有两万以上,虽不能和西营比,但也不是一块好啃的骨头。

这一仗,应该是杨嗣昌心目中底定南方大局的一仗,所以调度起来一定十分用心,军务必定十分烦琐繁忙。

“督师大人能于此时派阁下至此,对末将的心意真是没得说。”张守仁抱拳道:“请上复督师大人,将来他北归之后,若是再有差遣,本职并所部,一定会效犬马之劳。”

第六百五十五章 剿抚

“大将军不打算回南了么?”

万元吉试探着问道:“湖广这里,快则一年,慢则二年三年,诸部贼逆,加起来在二三十万之谱,虽说现在官兵在强而贼势受挫,仍然不可言轻胜。大将军若击败临清之贼,肃清流寇之后,松、锦一带,恐怕也早调度完全,大将军介时再往辽东赶,未得其便,恐很难约束诸军啊。”

现在已经是崇祯十三年三月,击鼓之声早闻,无数边军精锐已经奔走于途,往辽东运粮的民夫络绎不绝,而此时清军正在锦州一带挖长垒,阵前主帅从睿亲王换成了郑亲王,济儿哈郎行事端方谨慎,在战场上指挥十分出色,将祖大寿等明军将领限制在城中不得而出,不复去年那样,在清军围城之中,锦州军民还能出城割麦,而至此时,青黄不接,城外麦子再有月余就能食用,但城中军民明显是指望不上这些收获了。

长垒一成,加上黄土岭等要害已经为清军所夺,如果明军再不准备进攻,只能放弃锦州一线。

这在明朝中枢是绝对不能接受,这样一来就代表在短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