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部分 (第1/4页)

见吴应箕还有些不满的样子,尤世威又笑道:“再说,这一次老夫的总兵保不住,也是和他无关啊。”

“岂能无关,这不是他要安排自己麾下大将,所以挤走镇台么?”

“呵呵,呵呵。”尤世威大为摇头,轻声道:“次尾,你到底是读书人,弄不清楚这里头的弯弯绕啊。”

来登州之前,吴应箕感觉和尤世威应该有不少共同的语言。他在登莱地方越是深入,就感觉越是心惊。

开办的各类学校把真正的读书种子都吸引走了,各种商行,工矿,把士绅都引过去了,这样下来,哪里有人去读经义,去宣扬儒学,又有哪家能继续耕读传家?在江南,也有不少丝厂之类,用工最多的可过千人,但这些商人有了钱便买地,广置田宅,然后建家学,供子弟读书上进,考秀才中举人,这才是真正的走在正道上。

登莱这边,富裕是已经和江南差不多了,但离经叛道上头,却是走的太远,步子迈的太大了一些。隐约之间,吴应箕也能听到一些不满的话语,但都是语焉不详,他想多了解一些实情,却总是不得其门而入,无奈之下,只能寻尤世威这个总兵官来帮忙。

料想尤世威是榆林世家,他当总兵时,张守仁还是个半桩大的娃娃,两人必有不协之处。谁料现在看来,自己竟是想错了!

但尤世威说的话,他也是有点摸不着头脑,一时颇为好奇,问道:“镇台请明言,我学生竟是真的不明白。”

“怪不得人家常说呆书生,呆书生……”尤世威淡然一笑,向他解释道:“这不是明显的事么?次尾听说过汉之推恩令吧?”

“镇台是说……”吴应箕不笨,只是有些事一时想不到,这么一点,他就立刻醒悟过来了。汉之推恩令是一种巧妙的削藩办法,比起景帝时那种全天下陷入内战的蠢办法,汉武帝的推恩令做的就十分巧妙了。

诸侯国的地盘就是那么大,一子承袭之后,诸侯王的其余诸子就什么也捞不着,推恩令下后,王之诸子可以全部封侯,甚至把原本的王国分裂成几个小王国,然后再分成侯国。

这样一分,原本可能是方圆数百里的强大王国,就成为一个个方圆几十里甚至十几里的小小的侯国,不管是不是同一祖先,立场肯定会有所不同,各家的当家人其心必异,想联合在一起与中央对抗,那就是痴人说梦了。

“我懂了!”吴应箕沉声道:“当今之势,浮山之势已经难以以强力制之,只能分化张国华麾下诸将,提其官爵,这样的话,受封的人感激朝廷,自己的爵禄增长,也难以长期视原上司为主,妙,妙啊。”

“妙个屁啊。”

尤世威捋了捋胡子,冷笑道:“这是书生之见,不知道是朝中哪个王八羔子想的蠢主意。这样的推恩法,要中枢有力,能压的住,推恩下来,人家才服你,慢慢才分化。要是中枢没力,你推恩下去,不是帮人抢地盘吗?中唐以后,你敢把卢龙节度之子再加封为青州节度吗?”

“这么说……”吴应箕汗如雨下,不知道是热的还是急的:“岂不是帮着张国华抢地盘了?”

“也不算抢,登莱两府原本朝廷就管不着了,你不见这么多天了巡抚都没派过来?那个冯巡按按说是该轮流去各州县巡视地方,查察有无反乱,有无灾异,有无异常情状,可现在他天天呆在登州,已经半年没出过城,登莱早就不在朝廷掌控之中了。”

他又捋了捋胡子,笑道:“至于保定总兵么,国华会推掉的,在那里距离京师太近,出力多,得到的东西少,又会叫朝廷跳脚发急,无此必要啊。倒是淮安副总兵,嘿嘿,这个职位,估计张国华做梦都能笑出来。”

“真是国之将亡……”吴应箕冷然道:“想不到唐之藩镇,又要复现于本朝。”

“你这也是歪理。”尤世威原本是不该反驳吴应箕的,但不知道怎么就忍不住:“现下情形由来也非一日,朝廷旧日例规如此,全怪在一人头上,有何意思?再者说,登莱地方搞的也十分象样,不瞒次尾你说,老夫已经在鼓动榆林那边的族中子弟,除了不好动的,不妨都慢慢迁居过来!”

“镇台……”

“呵呵,次尾无须多说。”尤世威笑容满面,口吻却是不容质疑:“老夫也要替族中子弟多加考虑,迁居至此,从军效力,我尤家在榆林虽是世家,但现在有官职的也不多,而且陕北太苦了,登莱并山东无疑将成辽西那样的重镇,我辈武夫,能在这样的地方为国家效力,还有什么可求的呢?”

尤家如果真的迁至山东,其中所费的力气不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