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冬衣 (第1/1页)

好书推荐: 大明危局

搜查内奸的事情,王寅那边暂时没查到真凶,倒是查到了一些其他的间谍,如今在实时汇报中,毕竟两处相距不远,往来也方便。 王烨如今要做的,就是指挥军队,突破这汉江防线,然后尽快攻下杨州。 杨州的地理位置很好,如果从掌控高丽半岛考虑,这个地方实际是非常适合建都的地方。 只能说除了八面漏风,不好防御之外,没有其他缺点。 这个地方就是后世汉城,甚至现在也是有个小城叫汉城的。 当然也可以换个大家更熟悉的名字,首尔。 这个地方,似乎汉人来的次数不是很多,所以王烨觉得自己可以在这插个旗,免得后世再出什么奇奇怪怪的争端。 看着不远处的杨州城,王烨心中就是这么想的。 而如今王烨既然站在了这里,自然是突破了汉江防线。 所谓汉江防线,实际是个漏洞百出的防线,一个点破了,那就到处都是漏洞。 战场终归是个凭硬实力的地方,所有的布置,只是能一定程度降敌我实力差距,但是不能消除。 十一月二十六,汉江防线全面崩溃,梁山大军逼近杨州。 大雪陆陆续续不断,气温一直保持着零下十多度的样子,即便白日,也是大略在零下的。 而这种天气作战,战士的战斗力已经没那么重要了,双方拼的是后勤保障,是保暖物资,是战斗意志。 这时候,高丽之前扩兵的弊端就暴露的更加明显了。 即使在战场上持续失利,高丽如今依旧是保持着十万左右规模正经编制士卒的,更不要提规模更大的辅兵、民夫,总体规模就是二十万往上。 无论是之前的分批次会战,还是广州城的攻防,高丽都是人数优势,但是并没有取得胜势,甚至可以说是接二连三的战败。 而如今,汉江十三处营寨陆续或主动、或被动的被破,这数日的战损也极高。 不是战死,而是直接死亡或者失踪,十三处营寨,共计两万大军,最终活着回到杨州城的不过七千。 天气才是最大的敌人。 对双方都是。 ··· ··· 杨州城内,拓俊京伫立城头,肩头有薄薄一层积雪,看样子已经站了一段时间了。 人踩在雪上,咯吱咯吱的,脚步声慢慢靠近,拓俊京也终于回了神。 “见过金尚书。”拓俊京拱手一礼。 眼前这人,从陛下身边一中书舍人,不过记录陛下诏令的心腹人,如今一连几级,升至户部尚书。 只能说,风雨飘摇之际,什么事都是事,什么事也都不是个事。 “拓兄客气了,也生分了。”金富轼苦笑道。 “只是金兄如今春风得意马蹄疾,倒是不好失礼的。”拓俊京笑道。 高丽,实际是个很讲究礼仪和资历的地方,金富轼骤得高位,是收到很多非议的。 幸进小人,是很多人对金富轼的评价,甚至议论的时候都不太避讳金富轼本人的。 只能说哪怕如今是亡国危机,依旧有这么些乱七八糟的糟心事。 “拓兄莫要取笑,国家危亡之际,幸得陛下信重,有这般恩遇,心中惶恐尚且不及,哪里就春风得意了。”金富轼道。 “确实是危亡之际啊~”拓俊京没有多客套的意思,户部尚书是高官,但是这里毕竟是杨州城。 拓俊京又把目光转到了汉江方向,那里有梁山辎重兵源源不断的送来各种物资。 对比之下,真的是让人无奈啊。 如今就是想偷袭,竟然都凑不出足够的冬衣?! 活动都要在白天,夜间都不太敢出门,这样打仗,怎么打? 所以拓俊京只能这样看着梁山营寨立寨,什么都不能做,这让拓俊京很是无奈。 这个时间夜袭,就是不能成,也能给他们添个堵啊,唉~ “陛下也是夙夜忧叹,心忧战事,所以才遣我来此。”金富轼道,既然不想多聊,那就直奔主题。 拓俊京虎躯一震,转身问道,“陛下是下了决心了?是此间决战,还是迁都暂避?” 是的,如今高丽王俣还没有做好决定,到底是战,还是走? 这也就解释了拓俊京、朴景仁、甚至更早的金景初等等奇怪的行为,根源就在这里。 清州、水州、天安府、广州、树州,甚至脚下的杨州,放弃的不干脆,守的不坚决。 一会想着迟滞梁山,一会又想着保存有生力量,进退失据至此,拓俊京觉得就是谁放在这前线指挥的位置上,这仗也打不过。 “呃,还没有~”金富轼道。 “陛下做了十多年陛下,有些不舍也是正常。只是能快些,还是快些的好,广州如不战而走,开城也难守。”拓俊京道。 PS:王俣(1079年—1122年),高丽王朝第16任君主(1105年—1122年在位)。字世民,是高丽肃宗之子,1100年被立为王太子,1105年继承王位,1108年获辽朝册封为高丽国王。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