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尴尬的场面 (第1/1页)

事情如果从头开始说,那就得从年前杨志到东京汴梁开始说~ 咱们闲言少叙,只说这杨志到了东京,原本一担家财足以脱罪,只是运气不好,碰上了高太尉被赵官家骂了,心情不好~ 而高太尉之所以被赵官家骂,原因也简单,年前正是赵官家定下招安梁山意向的关键时期,心中自然是有些不爽的,而高太尉又撞在了枪口。 因为对梁山实力有了充分认知,赵官家在不招降已经不行的情况下,自然是半推半就的就同意了招降梁山。 题外话,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宋徽宗赵官家是个昏庸的亡国之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赵佶是个聪明的人,不聪明的人也不可能在艺术上有那么大的成就。 同样的,我们可以说这个人没有担当,不适合做皇帝,轻佻荒唐,但是我们不能说亲政十余年的赵官家缺政治智慧,实际上政治手段,甚至眼光,赵官家也都是有的。 虽然不多~ 从蔡相的三起三伏就知道,赵官家是个权力游戏玩的挺六的明白人~ 而这个明白人,自然也明白,梁山如今势大,已经不可制,于江山社稷而言,招安,然后等这个到处树敌的梁山自己被人打死最好··· 养虎为患,此时为时已晚。 这想到错过了最好的剿匪时机,第一愤怒对象自然是时文彬这个郓城知县,然后自然就又想起来了正努力降低存在感的高俅。 原本高太尉兵败,赵官家已经气消了,毕竟本就是自己强行安排做太尉,以分权童贯的,对高俅领兵的本事,赵官家是有逼数的。 如今不知道哪里又传来的风言风语,只说若不是朝廷仗义,派高俅这运输大队长送了一波甲胄装备,梁山是没法扩军,然后顺利打下高丽的··· 是可忍孰不可忍,赵官家有气,然后看高太尉不顺眼自然就正常了。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然后杨志就是这么个情况下一头撞在了高太尉的枪口上,原本财物根本不够脱罪,又把闻焕章送的金砖拿出来,才落得个无罪之身~ 此处冷知识,送礼一定要一次送到位,千万不要把钱财分两次送,这样只会把事情办的更遭。 想杨志原本不想跟梁山有牵扯,钱财分了四分之一给杨邦乂,见者有份吗,也做封口之用。 结果就是杨志落了个身无分文,流落东京的下场。 又不好拉下脸去寻杨邦乂借钱,毕竟他也不算富裕,能活着等到春闱已经是不错了,除了那笔黄金~ 唉,堂堂七尺男儿,岂能这么的不讲口齿。 杨志心想自己毕竟在东京也是做了几年制使的,亲朋故交也是有的,借点钱财周转一下,然后以图东山再起,问题不大。 很明显,杨志对自己的人缘有了错误的认知,而且对人走茶凉这句话的认知也不够深刻。 所以最后,一文钱难道英雄汉,杨制使只能在东京城卖家传宝刀。 然后不知道是他命蹙,还是牛二命不好,这喝了酒的牛二就命中注定遇到了正自神伤的将门之后~ 然后就是大家熟悉杨志卖刀的故事了,说杨志祖传宝刀的好处第一件,砍铜剁铁,刀口不卷,第二件叫“吹毛得过”,都被牛二一一证实。只第三件叫“杀人不见血”,不好当场验证。 然后牛二一心想霸占杨志的宝刀,于是百般刁难,杨志忍无可忍,便一刀杀了牛二,然后到官府自首。 看水浒,有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说着大家贪赃枉法,但是《水浒》里的法制观念可谓是极好的~ 就像高俅想弄死林冲,都是走的陷害的手段,而不是直接弄死,或许枉法,但是终归都是讲究法律的。 所以杀人偿命这种事情,自然也不会因为杨志长得不好看就网开一面~ 开封府尹是个讲究人,因为牛二系寻衅滋事,所以杨志算是轻判的,没有因为他穷就难为他,最后就刺配大名府~ 接下来的剧情,正常来讲,应该是杨志逞威大名府校场的,然后现在逞威大名府的主要配角周瑾、索超、闻达被梁山一锅端了~ 所以这戏就没唱的下去,但是杨志也大概算是走了运。 哪怕梁中书后台硬,官复原职,大名府的军伍不是一天两天能重建完成的,所以对于杨志的到来,梁中书也是留了心的,毕竟梁中书正是用人之际。 至于说梁中书会不会因为高太尉的原因,不用杨志~ 呵呵,换个角度想,高太尉把杨志看在眼里了吗? 所以不是杨志得罪了高太尉,是人家高太尉用公事公办的态度得罪了杨志。 所以梁中书自然是捡着就用了。 而杨志也是不负所望,端的是纳头便拜,口称恩相,不到数月时间,就做了大名府北京的提辖。 而且被梁中书依仗为心腹,最起码也是很看重的,打算是给蔡相送完这生辰纲,就打算继续升职指挥使~ 是的,梁中书哪怕如今日子过得艰难,大部分家财都送了梁山,但是这十万贯生辰纲是万万不能省下来的~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