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部分 (第1/4页)

反正那时候相声的境遇真可谓是惨不忍睹。

何向东想了想,问高俊生:“全国说相声的那么多,大腕儿也有不少,你干嘛找上我这样一个小年轻啊?“

高俊生说道:“原因很简单,我是找人来指导帮助我们的,当然是谁厉害找谁了,难不成我找一个自己都弄不灵清半桶水晃荡的家伙过来啊?”

何向东很是意外,他没想到高俊生竟然说出这样的话:“嚯,您这一句话差点没吓我一跳,这话可别瞎说啊,您这是给我找骂呢。”

高俊生却很认真地摇头说道:“没有,我是认真的,请那些什么所谓的大腕儿帮我,那简直是扯淡,他们懂得还不一定有我多呢。但是你不一样,你是真懂相声,我去你的剧场听过好多次了。我挺喜欢听相声的,也听过好多大腕儿说过,但是像你这么厉害的,我还是第一次见。”

何向东笑了:“您还去了我们园子好多次啊?您怎么也没找我呢,我都不知道这事儿的。”

高俊生没回何向东的话,他继续往下说:“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高俊生再怎么说也算是行内人,好坏我还是分的出来的,您说的相声绝对是行内顶尖,而且现在相声都变成了这副样子了,你们的剧场每天却还有那么多观众拿着真金白银来听相声,这就真的很难得了,当然也更加说明了您本事的厉害,所以我很真诚地邀请您来帮助指导我们一下。”

何向东赶紧摆摆手,道:“言重了,别说什么帮助指导的话,我们向文社有观众愿意花钱来捧,靠的也不是我一个人,是我们大家的努力。另外呢,我就是相声界一个非常普通的小演员罢了,您要是看得起我,那我们就互相学习一下。”

“好。”高俊生非常开心地举起了杯子。

……

高俊生托何向东做的事情就是帮着他们改一点剧本,还有就是大家在一起交流,听何向东给他们说一些相声里面的语言技巧。

何向东答应得挺痛快的,相声里面有句话叫做宁舍一锭金不传一句春,这些包袱技巧都是相声演员的饭碗,轻易不会外传的。

但是何向东还是答应了,相声里面的语言技巧太多了,他懂的也多,分享一些,问题也不大,他又不是指着这一两个包袱吃饭的。

另外高俊生的舞台剧他觉得也挺有意思的,也想和他们多交流交流,虽然相声和舞台剧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是大家都是用语言来逗笑观众,从这个角度来说二者是一样的。

所以相互交流对彼此都是一种促进。

交流的时间定在了年后,现在大家都放假了,演员们也都着急回家,没几个人有心思交流,而且何向东到上海的车票都买好了,第二天就要出发了,所以交流的日期只能是在年后了。

第二天,何向东和王弥苇出发去上海,何向东在北京买的东西太多了,他装了满满两大包,试了一下发现自己完全扛不动。

王弥苇在旁边看热闹看的别提有多开心了,他身上倒是干净,什么东西都没有,当然了,他也带了几件换洗衣服的,现在也都在何向东的包里面。

何向东也不敢指使这位大爷给他帮忙,就只能是自己含着眼睛把两大包东西搬到门口,一直省吃俭用的他很难得地叫了一次出租车,用出租车带着一大堆东西去了火车站。

出租车司机一直在骂街,何向东却是充耳不闻,下了火车站,何向东连钱都没给,没办法,这位司机就是顾柏墨,自己再怎么说也是他老板,坐他的车还要给钱?

何向东别提有多理直气壮了,算了,这孩子穷日子过惯了,这抠门的本性看来是改不了了。

火车出发,何向东和王弥苇赶奔上海。

何向东已经好几年没见着师父了,他还好吗?(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七章 终见师父

难得大方一回的何向东这次去上海的车票买的是两张软卧,这价钱可比硬座贵了好几倍啊。

如果只是何向东一个人,他肯定就买一张硬座凑合过去算了,但是这回一起来的还有王弥苇,老爷子年纪那么大了。从北京到上海路途遥远,他可不敢让老爷子坐硬座,到时候路途上要是出点什么岔子,那自己就真的是百死莫赎了。

火车慢的要死,中途还停停靠靠的,何向东和王弥苇坐了一天一夜才到了上海。

下了车之后,何向东先跟师父打了个电话,确定好了地址之后,他才花钱叫了出租车,这次是真的要给钱了,这么多行李也只能靠着出租车送过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