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部分 (第1/4页)

唉,向文社其实细细一算,真正全职说相声的也就何向东和李泉江两人,张文海和范文泉都是退休职工,这两年来他们的身体也渐渐跟不上了,吃不消高强度的演出了。

所以向文社又面临了缺演员这一个难题,向文社缺有实力的相声演员加盟啊,但是何向东更希望来的相声演员不仅是有实力的,更重要是有理想的。

因为有理想的人才不会那么看重钱啊,何向东现在是真没多少钱了,现在房租又涨了,涨幅是越来越大了,这让何向东感到压力很大,也幸好是苏小娅出国了,她的工资空出来可以补上新涨的房租。

如果再来新的演员,何向东可能给不了他高工资了。何向东现在终于有点后悔之前自己的行为了,太大方了,给的太多了,现在房租一涨,他都懵了。

而且房租还会接着涨下去的,会不会有哪一天会涨到剧场的全部收入加起来都不够付房租的?何向东很担忧这件事。

要不要涨票价?

涨票价是必然的事情,现在什么东西都在涨,要是票价一直不涨,他们这些演员可能最后连饭都吃不了。

但是涨价之后,这会对向文社的生意有多大影响?怎么涨?什么时候涨?

何向东现在真的很想念苏小娅,如果她在的话,那他好歹也能有一个商量的对象啊,不像现在这么抓瞎。

满心纠结的何向东演完了开业第一天的节目,因为是新年开业,观众们都很给面子,老观众基本都来了,晚上那一场都差不多有小二百人了,这生意就已经很不错了。

晚上演出结束回家之后,何向东继续纠结。

他是纠结了,但曲艺界却是因为某个消息而震动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三章 曲艺界的震动

京韵大鼓白派名家苏晓生是一个非常儒雅的中年男人,但是这个儒雅的中年男人今天却保持不了往日的风度了。

都是艺界人士,他又在北京,接受消息速度自然比外人要快,他知道了这次牡丹奖的含金量了。

去年他知道有牡丹奖一回事,也让自己门下几个弟子去参加比试了,但是他也没想到现在这牡丹奖竟然会演变成曲艺类的最高奖项,这个荣誉太大了,大到让他都坐不住了。

他的亲传弟白玉峰就在旁边站着:“师父,您看这牡丹奖今年的名额我们这些小辈儿是不是都去挣上一挣?”

苏晓生目光沉凝坐在太师椅上,他家里的装修风格就是传统的中式风格,苏晓生也是京韵大鼓的一代名家,现在也五十来岁了,虽然还没有到退休年纪,但也已经退居二线了。

苏晓生虽然已经是中年男人了,也快到退休的年纪了,但却一点不显老,身上也没有什么疲态,坐着的时候都是腰杆笔直,精神勃发。

他看看在一旁站着的自己的亲传弟子,目光微垂,稍稍思考了一下,他的声音非常有磁性非常好听,说道:“牡丹奖是个好机会,现在传统曲艺都很不景气,对你们小辈来说,这是最好的机会了,不管如何你们都要去好好拼上一次。如果你们在这次比赛中展现出来的实力能入得了那些前辈的眼的话,那么以后你们能获得的资源也会多一些,这对你们来说是一番造化。”

白玉峰今年也三十好几了,是白派京韵大鼓年轻一辈的领军人物,年纪轻轻就办了十几次专场演出了,现在曲艺特别不景气,办曲艺专场都是赔钱的买卖,但是白玉峰办的这十几次专场,总得算起来竟然没有赔钱。

这在其他什么当红歌星看起来,不赔钱只是一个耸耸肩膀的笑话罢了,但是对一个京韵大鼓的曲艺艺人来说,能不赔钱办专场就已经很难得了,这也足以说明白玉峰的实力了。

白玉峰毕竟三十好几了,人也比较稳重,他对苏晓生点点头:“好,我等会就去让师兄弟们都去参赛,争取能拿下几个名额来,有师父您在我们身后压阵,我们都不慌。”

苏晓生却摇摇头,抬了抬手说道:“不,这回我可不会为你们压阵。”

“啊?”白玉峰微微一愣。

苏晓生站起来,背负双手走到了窗户边上,放眼望着还未融化的皑皑白雪,他略显沧桑的脸上多了几分沉重和决然之色:“这次,我要亲自去参赛。”

“什么?”饶是白玉峰性格稳重,但是也被这个消息吓了一跳。

苏晓生可不是他这样名气不显的小演员,人家可是早就成名立腕多年的大角儿了,都功成名多少年了。

越是这种功成名就的人就越珍惜自己的名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