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 (第1/4页)

“天呀,居然是冒充秀花大姐,拿了谢景宸寄回来的信!怪不得把秀花大姐气成这样子……”给周秀花送来温开水的老婶娘最先反应过来,惊讶的大声叫道。

“什么?”听到这喊话,好多人都是懵了,尔后,后头传来更大的哗然声谁那么思想道德败坏?

有见识的老爷们立马就想到,村里还有谁这么有文化的……

毕竟,要会写字,又是个敢穿裙子,肯定是有点家底又上过学的。

但是在青峰村来说,上过学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但是女生能写得一手好字的,还是能数得着的,有了邮差同声那有证据的小本子,村里好些人都好奇心起的涌上前去,大都想认一认那个字迹到底是怎么样的。

毕竟发生这么严重的事情,村民肯定是不耻和生气的,要知道谢景宸这青年才俊可是个兵哥,如果那信里提到什么严重的事,延误了怎么办?

只要一想到这个,有点理智的人,都不能容忍。

对别人容忍,就是在将来对自己残忍!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117章 就是她的逆鳞!

求月票、求月票,555加更~~

提起文化,就得说说青峰村的特殊性。

因着青峰村有着‘谢、周’两家‘曾经’的大文豪存在,村里不管男娃女娃基本都上过学,不上学的都是五六十年代大迁徒移居过来的移民。

青峰村说大是不大,可说小也不小,一共有三百来户人家,这里九成人家的孩子,最少都将小学上完了。

至从七五年过后,下乡知青开始继续回城,村里的小学就由谢、周两家德高望重的老学识人接管,从一年级到五年级都是村人免费的,就算是年纪大了的人,只要想学字,都能去村里的学校上学。

只是,村里上学的孩子,不管是一年级还是五年级,全都是全日制的。中午都不许回去,而是留在学校里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算是义务劳作,权当‘学费’。

学校别看是村学,但是是按私塾的老传统教学的,附近闻名来而来的人不要太多。当然,这也是因为出了成绩,才会让人闻‘名’而来。

七五年前,周谢私塾还只是叫青山小学'摔、这名字好尴尬!',老师都是下乡的知青。

至七五年开始,有门路的知青陆续回城,渐渐的,小学里就缺老师了,原本退下来的谢、周老人,又被请出山。

自从由谢、周两家老人接手开始,但凡进学前,除了本家弟子,以及本大队的村民子弟,其余来者都要参加入学考试,没有过及格线,人家还不收这类学生!

就这一点,使得青山大队里的周、谢私塾非常出名。

从那一年开始,青山小学收学生,越来越严,想要放在两姓人家下面教导,没有一点文化程度,人家还不要!

等到去年,青山小学轰动一时的初中入学考,可是将青山小学推到了高峰,有人投诉咒骂,亦有人认同赞可。

这么多的声音反响,都因着被周、谢两姓老人教过的第一届学生参加初中考了,且全都以满分考上了初中部时,那些投诉过的家人全被狠狠打脸事实上,人家打脸也不打你。

因为你的孩子不够格!

眼见青山小学突兀矜贵起来,谢周两姓的老人在整个县城里流传开来。最后,连谢、周两家祖上的丰功伟绩都被一一的挖了出来。也至此,青山小学名号已经是过去式了,本地人都直接说那是‘周谢私塾’。

讲真,谢、周两姓老人在文化和传承之上,一直有自己坚持的那一套规矩。就算在六七十年代的那个特殊时期,他们仍在坚持自己的行事规矩和传承的延续。

李保家就是因为知道的比较详细,这才会打起谢景宸的主意,至于为什么将目光放在章善妮身上,而不是放在谢景宸身上。那就得说说李保家能在那个特殊年代里,将一家老小保存下来,其眼光可见真有独特之处。

都说患难见真情。李家对于谢景宸来说,不过是锦上添花,但是对于章善妮这小姑娘来,他们对她的善意却不谛于‘雪中送碳’。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碳才显得真心实意!

当然,这其中的一个重要考量,就是因为谢景宸是个军官。而军官在婚事上,如何真有污点,他的士途上想要上升,那就是一个阻碍。因而,有头脑的军官,在婚事上,一定会慎重选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