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部分 (第1/4页)

场内的氛围,也是谈不上热烈。

所有的记者都知道,这种报道只是完成政治任务,但网民是不可能会去看的。

看热闹的人,是来看李二马说了些啥,不是来看官的。

提问环节,点名了几家对搞事情乐此不疲的媒体来完成,比如港媒的《南华早报》。

事实上国内媒体都懒得问了。

会议开到12点整,才是皆大欢喜的午宴,可见上午的内容还是比较足量。

这种大会的午宴相对比较简单,大多数人都是自助餐形式,菜色倒是不差的。

只有晚宴,因为时间充裕,才会隆重操办不过晚宴并不会宴请媒体,就只是业内与会者参与。

应付差事的记者,就会在自助餐厅里吃饱后打一杯咖啡、然后坐上两小时,顺便靠椅子上假寐。(记者是不提供酒店住宿的)

各路大佬们,如果下午有讲话,就回房小睡一会儿,调整好状态。

至于没有讲话的,便可以端着酒杯随便走走,交交朋友,了解点儿行业动态。

记者们或风卷残云、或优雅自如地吃着鱼排、刺身时,一个消息快速在人群间口口相传流散开来:

“听说央视的记者组给冯见雄单独申请了一间小会议室,听他说些不准备在主会场演讲提的私密话题!一共只有50个位置,快去抢啊!”

“什么什么?”

“没想到这么快就有劲爆干货!”

一群人饭也顾不上吃完了,立刻问了路,蜂拥而去。

那间只有50个座位的小会议室,很快挤进了将近200号人。剩下的百来号,统统只能站着,连摄像机都没地方架,大多数人只能拿便携式的单反拍了。

“冯先生,能聊聊您早上提到的‘某几个关于互联网免费模式的奇葩变现渠道’相关的案子么?我们可以给你转到法制频道专栏哦。”权此芳坐在冯见雄对面,伸着话筒言笑晏晏地问。

“感谢大家的捧场,那我就趁着午休时间稍微说几句,但愿不要耽误大家休息。”冯见雄谦虚地对大家点点头。

“就从这个案子说起吧最近我有一个朋友,打了一场网络诽谤案的官司,成功胜诉了,执行也很顺利,已经让加害人赔偿精神/名誉损失、并且在网上公开赔礼道歉了。

这个案子,着实让我对免费经济的底层逻辑,有了更多深思。案子的名字,叫‘中华女权qq群主诉xxx名誉侵权案’。”

第214章 被卖SHEN而不自知

“中华女权qq群主诉……诉那个谁来着?”

“名誉侵权案?不至于吧,这年头一个网上的qq群主还能起诉别人名誉侵权?既然案子里提到了‘qq群主’这个身份,那起诉的事由肯定是跟她在履行群主职责时的行为有关吧?”

冯见雄仅仅一段开场白,就成功抓住了场内近两百记者的眼球。

包括权此芳在内,大多数记者都是像上面那样,主动展开了思索。

当然,也有些自命老练、见多识广的名记,内心不屑地想道:

“说不定只是两派网上对骂的喷子,影响闹大了之后就把对方人肉出来、然后线下起诉名誉侵权吧?这种破事儿还敢说‘引起了对互联网免费经济模式底层逻辑的深思?’这冯见雄也太厚颜无耻了吧?”

幸好,无论哪一方都没有太多的脑补时间。

冯见雄仅仅吊了她们十几秒钟胃口,就主动解开了答案。

“这个案子大致上是这样的:有一个名叫‘中华女权’的组织,在qq上组织了几十个群,都是满员的高级群那种。所以,至今为止其成员总量有数万人之多。至于总的群主身份,我就不暴露了,以沪江的a女士为代称好了。

a女士组织的这些群组,其公开的主要宗旨,就是联络同好、让有女性独立、女性自强思想的网民有一个互相交流、并且在资源上互通有无的渠道……”

冯见雄说到这儿,稍微停顿两秒让大家消化,也是为了让后面的包袱更有戏剧性。

女记者们面面相觑,觉得至今为止没什么新奇的。

这种女性互助、提供心理鼓励的群组,看起来很正能量嘛。

“然而,大家也知道,做女权的么,总是容易被另一些反女权的人攻击。我并没有以偏概全的意思,事实上我也知道,在网上卖力反女权的,主要是男性中一些没钱又丑的丝,他们觉得女权的存在,哄抬了婚恋交友市场上女性的普遍地位,增加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