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 (第1/4页)

“大学之道,名字取得这么拉风。”

“难道他一直说的是大学的教育方式,认为我们只是小学?”

“就怕名字取得太大,文不对题,到时候不知道怎么收场。”

“李老师,继续念。”

“应试教育本没有错,他应该要有一个考试。但是,做为学校,他的教育不仅仅只为考试。在学校考察每一位学子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之后,他应该教育更多学子做人的道理,以及修身养性……”

念了一个开头,办公室众位教师又开始评价道。

“教学子做人的道理,这不是废话嘛,我们天天都在教。”

“就是那个修身养性,说得太玄忽,这有什么用,难道我们上课还教学生修身养性的功夫?”

“开始我还觉得这家伙写得文章还可以,没想到,越写越差了。”

“是呀,这写得什么呀,糊里糊涂的,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我倒是觉得所写内容有道理是有道理,但是太空了。”

只是,一边邱恩泽却是一直细听,没有插话,念完第一段之后,又点了点头,说道,“继续念下去。”

这位姓李的老师继续念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这一段话仅仅只是刚刚念出,办公室内突然安静了下来。

众多教师不知道为什么,可能他们都还没将这一段话给翻译出。

但是,听着听着,哪怕只是心里跟着所念估计出来的意思,亦是有一些震撼他们的耳朵。

这种感觉,好像是读圣人“曾子”的文章一样。

可是,他们却是知道,这一段话绝对不是出至曾子之口。

反应更为激烈的,还是黄师中学金牌教师邱恩泽。

只见他赫然一下子站了起来,大声的说道“李老师,给我。”

随后,一把抢过李老师的报纸,盯着青少年报头版头条的文章,“大学之道。”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当看到这里,邱恩泽已经完全呆住,嘴角里一直念叨,“大学之道,大学之道。”

“原来,这位叫秋水的先生所说的才是真正的教育之道,大学之道,真正的大家之学。”

“而他一直引以自豪的教育经典,只不过是小学,初学,甚至是幼学而已。”

=====

ps: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欢最近写的情节,书评区有读者说不太喜欢。可能是最近写的情节里面大都是对于这一些经典的介绍以及解释,大家看得头痛。不过,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够看一看,品味一下。这一些经典真的是写得太好太好了,对于个人修养的提高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不过,既然大家不是特别喜欢这样的剧情,小白也不会准备继续下去。毕竟,小说还是要大家看得爽,如果不爽,大家不如直接去看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比小白写得更好。好吧,不啰嗦,就冲小白这么耿直的个性,兄弟们来个赏吧。

第一百零四章:“大学”讲座

燕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专家“沈丹阳”近期被邀请前往燕京师范大学开展讲座,标题是如何做好华国教育。

这个讲座不是沈丹阳拟定的,而是燕京师范大学对即将毕业的学子最后一次指导。他们希望,通过一次讲座,从学校毕业出去的学生能够更好的为华国教育事业做出贡献。教育专家沈丹阳接到燕京师范大学的邀请之后,欣然同意。

他也认为,在这一些师范生毕业之即,用自己的经验能对他们有所帮助。同时,沈丹阳也认为。近期不少媒体打出“应试教育害人”的口号,他也想就此机会与学子们一同分享。他不想因为近期媒体所说的舆论,就此对这一些学子产生什么影响。

此时离讲座还有两个多小时的时间,沈丹阳在燕京师范大学安排的休息室,拿起一边摆放好的报纸阅读起来。

人民日报,新华日报,青年早报,南方新闻……学校一向是报纸订阅的主力军,国内各色报纸,学校都会订上一份。燕京师范大学是师范类的学府,对于这一些教育类的报纸,更是不能少订。沈丹阳很是顺利的在这一些报纸之例,找到了他一直坚持阅读的青少年报。

之所以坚持阅读,并不是他最喜欢青少年报。对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