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部分 (第1/4页)

1901年7月7日,这一天是北京召开六方协商会的第一天,按照李宁宇事情的交代,每半天的商谈结果和内容都要跟他汇报,其实不是因为李宁宇不放心俾斯麦和黄松,而是因为这次六方协商会,谈到的问题很多,很重要,比如说东北、外东北、外蒙古的事情。

旅顺港、大沽口、胶州半岛、香港、澳门、海南岛、广州湾等等一系列的事情,每一个都是一项重要的议题,所以李宁宇必须要间接的全程参与,不过战后,李宁宇还有一项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新一轮的大力发展与建设,现在的远东早就今非昔比。

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地有地所以,时间不能拖,李宁宇必须两手都要抓,而且两手都要硬。

在返回台北市的路上,李宁宇看着手中的电报,在一番细看之后,递给了一旁的刘清辉,而他则是闭目不语起来,刘清辉不久之后也看完了电报上的内容,看了看李宁宇的表情,他说道:“少爷,我们真的就这么便宜了英国佬和美国佬!”。

李宁宇微微动了一下身体,似乎在调整自己坐姿,但是眼睛依然没有睁开的缓缓说道:“呵呵,不放过他们,那你觉得应该如何?”。

“也狠狠的敲他们一笔呗,总之我觉得不能这么轻易的放过他们!”刘清辉似乎心不有甘的说道。

“其实第一:在菲律宾的问题上,我们已经占了美国佬的便宜;第二:英国的亚洲舰队,可是被我们直接给吃了,所以咄咄逼人不好,那样只会让敌人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一起!”

“得饶人处且饶人,日子还长,细水长流!”李宁宇似乎准备一锤定音,而听见李宁宇如此的分析问题,刘清辉不由的老脸一红,因为李宁宇每句话都说道了点子上。

从台北港前往台北市中心,路途不算短,大约76公里,在途中李宁宇不时的对窗外看去,在重新分配田地之后,台湾各地百姓也开始渐渐走上了小康之路,绿油油的稻田随着微风在田地里荡漾,而沿路两旁的工厂,不断发出微微的轰鸣之声。

台北港、基隆港、台北市,形成了一个三位一体的三角形,这也是李宁宇的一个重要战略布局,他计划在台湾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首先将北部地区建设起来,而南部主要建设高雄市和配套的高雄港。

第二个五年计划就是在东西两地建设,东部建设花莲军民两用贸易港,主要和琉球对接,同时向太平洋地区延伸,西部建设台中港,与福建以及澎湖列岛对接,不过李宁宇知道自己这次特意而来,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巨大的人事调动。

可以说这次李宁宇计划准备,将台湾现有一半的官员,派遣到远东各地去执政,而这次他将重新任命一个台湾地区最高行政长官,孙仲山先生,将会被李宁宇派遣到一个百废待兴的区域。

第二三六章:六方协商会(三)

也就在车队进入台北市中心之后,李宁宇就在一个较为偏僻的小店门外下了车,因为他打算尝一尝台湾的特产,不过其余的人都被他给打发走了,只留下了刘清辉、蒋中正、宋教仁三人,刚好坐一桌。

这是一家经营台南担仔面的小店,店主是一对夫妻,虽然他们只是朴实的百姓,但还是能看出李宁宇一众的不凡,不过李宁宇并没有使用特权,在四碗香喷喷的担仔面上来之后,四人就是一阵风卷残云。

期间李宁宇还跟负责店内杂事的老板娘闲聊了两句,同时这位朴实的老板娘的诉说,原来自从他们家重新分到田地之后,就将土地交给了儿女种植甘蔗和水稻,而他们则是来台北经营一点小生意,听到店主的诉说之后。

一旁的宋教仁就对李宁宇解释道:“按照土地的分配标准,一个四口之家,可以分到2亩优质田地,但两亩地不需要太多的人种植,所以有很多人就主动外出做工,向这对老夫妻这样外出做点小生意的有很多!”。

听见宋教仁的解释,李宁宇明白的点了点头说道:“不错,这样很好、很不错,毕竟台湾的土地种植面积有限,只要在平均分配的基础上,每家都可以满足基本用粮和结余就可以了,人力的资源不可以lang费,但也不可以过去紧凑!”。

随后不久,李宁宇便带着众人离去,按照之前的安排,下午在台湾的行政会议室,将会召开一次扩大会议,所以中午孙仲山先去会见了各地前来的代表,同时还要准备下午的会议事项,所以并没有去码头接李宁宇,只是派出了宋教仁。

远东目前采取的是君主立宪制,是相对于君主制的一种体制,但是也是通过立宪,树立人权、限制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