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部分 (第1/4页)

,暗中却在帮助法国恢复军事力量,其二则是暗中注视远东的一举一动,所以英国当局在战后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企图打造一支与远东情报组抗衡的情报网络。

如果说起远东军事体系,陆军的名声一点也不比海军差,特别是野战军这种甲种战斗序列,4万人的部队,也就是4个野战师,其战斗力可以说直接控制汉志王国,那还是很轻松的事情。

所以英国当局十分担心接下来的事情,可是如果直接发布外交公告干预,必定大大影响英国与远东的关系,因为李宁宇在汉志王国控制区遇到袭击,确实有这件事发生,而且根据情报这件事还在继续,可是不管这件事的发展,必定影响英国当局在沙特阿拉伯地区的控制力。

对此,英国当局很快就拿出了措施,一份看似冠冕堂皇的外交公告随后就发出,英国当局根据这次李宁宇遇袭事件,觉得有必要为远东提供帮助,所以决定从沙特阿拉伯南北两面,也就是也门和伊拉克,分别派出一个陆军师团,保护李宁宇在沙特阿拉伯地区的安全。

不过立即遭到了汉志与内志王国的拒绝,并且说如果英国当局的任何一支部队进入沙特阿拉伯地区,那就是入侵。

第三六零章:沙漠之目的是什么

外交本身只是一个国家,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一种活动,比如参加会议、互派使节、进行谈判、签订条约和协定等等,原本外交是一种以和平手段对外的活动,可二十世纪初期,还是帝国主义与殖义横行的时代。

那么弱国是没有外交的,因为弱国手中没有谈判的筹码,如何软弱的国家,对手都直接无视你的存在,丝毫不会给你留半点面子,就像一个逃犯,身上没有携带任何攻击武器,这时候就相当于一个弱国,没有自己的军事力量,世界警察可以轻松抓到他,不需要跟他谈判,也就是没有交涉的权利。

英国、汉志、内志三方的口水战,很快就激烈展开起来,不过此时他们围绕的中心人物,李宁宇和远东集团却没有站出来发表任何言语。

而奥斯曼帝国面临的压力似乎也减少了不少,不过在第二天的早晨,远东第三份外交公告,立即引起国际社会上的议论连连,无论是汉志与内志王国还是英国当局,都被远东的这份公告一下子顶的说不出话来。

整整持续一夜的战斗中,远东军团陆战队2营最终剿灭了全部的敌人,可却伤亡严重,两个连队几乎伤亡三分之二,牺牲3百余人,受伤600人,几乎是人人都都带着伤,而敌人的阵地上一个活着的人都没有。

在指挥车上休息的李宁宇被曾凡勇叫醒之后,就立即带队前往了已经结束战斗的阵地上,看到这一处处战火留下的痕迹,李宁宇不由的微微动容了,因为这支部队的综合实力好强悍,足足跟远东军团硬拼了一夜。

难道奥斯曼帝国的特卫部队都这么强吗?当然不是!

作为远东集团情报组欧洲地区的负责人,铁兵自然对特卫部队的情况很了解,用铁兵的话,如果特卫部队真的这么厉害,那奥斯曼帝国也不会被人称之为西亚病夫了。

可这支部队为什么能够这么强悍,走在地方的阵地上,李宁宇走过一个个尸体细细查看起来,从武器装备上看,与远东军团步兵基本一样,都是一把长枪,五个弹袋的标准配置,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所以在这处小山头阵地上,李宁宇带着丝丝失落离开了。

并不是李宁宇对远东士兵感到失落,而是因为他没有找到他想找到的东西,他倒地要找什么呢?答案就是56式三棱军刺。

缴获了托尼的迷你版军刺以后,李宁宇就曾仔细研究过,他并非是没有把玩过三棱军刺,只是他想搞清楚这把三棱军刺是谁设计出来的东西,在阵地上查看了一圈,李宁宇最后并没有找到第二把三棱军刺,所以他一些失落。

一场沙漠中的遭遇战,在打响了一夜之后终于结束。

整个战斗可以说异常的激烈,到了后半场时间,就连一营阵地的敌人,也企图反扑,但最后还是印证了那句古话,害人终害己。

地雷是敌人为远东军团准备的利器,但是在反扑的过程中,成为了他们自己的苦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整场战斗虽说人数不多,但依然体现出各自地军事目的,最后远东军团险胜,约1100名陆战队士兵牺牲,600余人受伤,同时也击毙敌约2300余人,无一人投降,就像是日本鬼子的武士道精神一般,不过他们并非破腹自杀,而是战斗到最后一刻。

所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