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部分 (第1/4页)

收到孔小平电报的时候,正好是中午,李宁宇正在吃午饭,但一听到是孔小平的来电,他还是先看起了文件。

电文上的内容不是太长,但是孔小平在电文最后的一句话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就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孔小平的意思是如果汉志王国败了,那么圈地计划必然就夭折了,如果将汉志王国与奥斯曼帝国相比的话,还是汉志王国更加好相处。

所以李宁宇想了想,还是发了一封回电,并且授予孔小平远东特别军事参谋长的职务,有权利指挥、调集远东在非控制区的部队,但是李宁宇也在电文上对杜勒阿齐提出了一些条件,第一:如果双方是合作关心,那么远东集团不会参与汉志王国跟其他国家势力的战争,但需要远东提供武器装备还是可以的;

第二:如果升级为战略伙伴关心,那么汉志王国必须答应环宇集团三个无偿圈地条件;第三:全面同盟关系,汉志王国将需要全面开放自身的经济、贸易、文化与远东共享海港、资源,并且远东可以在汉志王国部署一个中型军事基地。

李宁宇这么做并不是趁火打击,毕竟任何时代都没有免费的午餐,就算李宁宇个人想帮助汉志王国,最终还是要远东众人一起去解决,并不是李宁宇一个人就可以搞定所有的事情。

而看到李宁宇提出这样的条件之后,汉志国王杜勒阿齐却露出了笑容,因为远东提出的要求都在他的意料之中,而目前他主要就是想远东为他提供大量的武器装备,而李宁宇已经授权给了孔小平,很快两人就再次签订了一批军火采购的订单。

因为这次订单需要立即交货,所以价格也高出了一倍,并且卖给了汉志王国一批122毫米的大口径火炮,以及远东最新的连发步枪,并且立即就从索马里兵工厂起运前往麦加地区,而杜勒阿齐也颁布了紧急动员令,进行大征兵。

第三七三章:俄美日的三国同盟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两天整整两天的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远东军团的三路大军齐头并进,终于抵达了第一个目的地边境城市欧谢拉。

但一路上,却连一个敌人都没有揪出来,而各国大混战却如火如茶的在进行着,其中最遭殃的就是汉志王国,南北两线双双吃紧,大量新兵又无法立即投入战斗,战争打的不单单是兵力、火力。

财力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件事,也就是所谓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沙特阿拉伯地区本来就缺粮食、缺财力,好在还有代表远东集团的环宇集团,暗中资助汉志王国,不然估计杜勒阿齐早就撑不下去了。

这两天,国际社会上也吵成一团,有的站在沙特阿拉伯地区一边,指责各国无端发动侵略,有的则是站在中立的角度看笑话,剩下的就是反唇相讥,大英帝国、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分别是侵略一方的代表。

美国、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亚、小日本则是中立的在看局势的发展,远东集团与德意志帝国则是一句话也不发表,似乎一切都跟他们没有关系,但是沙俄帝国却已经开始了摩拳擦掌。

第一次东北战争结束之后,沙俄帝国主动同意停战,并且归还华夏领土外蒙古、外东北和东北三处,但这三处分别都在远东的手中,并没有规划晚清政府,而晚清政府也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

但是在停战之后,沙俄、美国、法国、日本纷纷派出使团进入北京,企图让晚清政府找远东要回三地的控制权,可最后都不了了之,因为无论是光绪皇帝还是慈禧太后,以及晚清的众多大臣,都对远东集团心存怯意。

义和团事情引发的八国联军侵华,晚清政府当局在愚蠢还是明白一个道理,如果当时不是因为远东力战群雄,那么今天的晚清政府估计不是现在的这个样子,外东北、外蒙古原本早就割让给了沙俄,现在换了一个持有者,对晚清政府毫无影响。

只是东北地区现在也算是间接的租借给了远东,不过晚清的军队依然在该地区,而远东集团进驻东北地区之后,没有展现任何侵略的意图,只是大力度整理治安,并且大量投资兴建工业,东北地区完全就是出于兴兴向荣的态势发展中。

战争结束已经有快一年的时间了,由于东北地区的大力建设与发展,原本就人口基数不足的外蒙古、外东北、东北三地,纷纷颁布了惠民的政策,很多在内地吃不饱床不暖的百姓,纷纷举家搬迁至三地。

看着越来越多的人口,流入三地,晚清政府的各级官员们也开始渐渐担忧起来,根据不完全统计,战后半年,从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