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部分 (第1/4页)

架势。

这就让周边早就蓄势以待的各大列强,纷纷露出了自己的爪牙。

随后不久,阿尔巴尼亚就宣布首先独立,但这样做是不符合欧洲大国的利益,于是沙俄帝国首先向巴尔干地区其他提供国家支持,同时,以调停为借口派大军进抵伊斯坦布尔,企图控制对自己有利的黑海海峡地域。

而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则认为塞尔维亚和希腊以前是协约国着一方的人马,也不想看到他们过于强大,却把哈米德二世看作是自己潜在盟友,因此竭力防止奥斯曼帝国覆灭,于是欧洲各大国纷纷各式手段,企图用压力促使他们停战。

但最终促使这次停战的却是李宁宇,因为随着奥斯曼不断从约旦战场上撤军,最后远东联军毫不费力就赢得了胜利,但远东联军在将约旦的控制权交付给英国之后,继续大军深入,这让哈米德二世又气又急,最后只能派出代表找远东谈判。

第四二九章:内外交困的哈米德

原本这次约旦战役,就对远东和德国没有半点明摆着的好处,但也算是帮助沙特王国和获取独自开发的权利,李宁宇觉得也就是一个打和的生意。

但随着巴尔干地区出现混乱以后,威廉二世就给李宁宇发了一封密电,主要是希望在约旦战役结束之后,远东与德国继续联手,向奥斯曼境内推进,本来按照李宁宇的计划,等到约旦战役结束之后,就立即前往柏林迎娶路易斯公主。

但既然未来的老丈人发话了,李宁宇还是给面子的爽快答应下来,毕竟让威廉二世欠一个人情,到时候去柏林谈非洲大动脉的事情,就会容易很多,但最后李宁宇同时拉上了英国与沙特,一起向奥斯曼帝国境内继续进攻,这样活跃着两股四国同盟联军,这让原本就已经被架在火上烤的哈米德二世,每天过着冰火两重天的生活。

1901年2月2日,利雅得城里远道来了一批人,他们这一行十人就是代表奥斯曼帝国哈米德二世,来与远东联军协商的代表。

有道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的奥斯曼帝国,就是样。

短短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欧洲的局势最为动荡,哈米德二世逐渐发现同时对抗两支联军,奥斯曼帝国根本做不到,于是顽固的他不得不采取了下属的意见,欲攘外必先安内。

同时亚洲国内的局势也正在一天一个变化,革命军与袁世凯在武汉对峙以后,湖南衡阳、江西九江先后宣布独立,这让晚清政府不得不全面妥协,其中先后释放被关押的革命党人,准备进行议和谈判,不过随后湖北、湖南、陕西、江西、云南、江苏、贵州、浙江、安徽、广西、福建、广东、四川十三省,多个地区先后宣布独立。

只有直隶、河南、甘肃、山西、山东五省在袁世凯控制下除外,然后山西、山东、甘肃、青海、西藏、新疆部分地区宣布独立,但后被控制。

袁世凯现在不但是晚清政府的钦差大臣,同时统率四省北洋新军,目前袁世凯率领的一部分新军,正在湖北孝感地区休整。

2月1日晚清政府颁布开始组建内阁,任命袁世凯回京任内阁总理大臣,但遭到了革命军的反对,认为内阁总理大臣必须由革命者担任,这让袁世凯十分恼火,于是就命令在武汉地区待命的北洋新军向武汉三镇进攻,但最后再次停战,因为悬挂着远东军旗的海军舰队,出现在武汉流域的长江之上。

那就是远东海军舰队中实力第一的大型混合舰队,远东黄海舰队。

由袁世凯任职内阁总理大臣,是李宁宇向光绪帝建议的,他这么做是要分化袁世凯与革命军,同时让革命军提前看清楚袁世凯的嘴脸。

目前北洋舰队已经在前往夏威夷珍珠港的航线上,随行的还有东海舰队的一支护卫舰分队,这让整个亚洲海域,除了北方沙俄帝国的海军舰队,远东海军成了这里的无冕之王。

而西方各国列强,也一直在从中调停,其中就有英国驻武汉的领事,希望武汉革命军与晚清政府达成先停战的协议。

李宁宇知道袁世凯接下来的阴谋诡计,所以为了迫使革命军与袁世凯不敢忽视远东的存在,便派遣黄海舰队在长江上巡弋,这也是远东海军第一次在长江水域航行,为了纪念这样一个重要的时刻,黄海舰队还一路鸣起了21响礼炮。

但这却让部分晚清顽固派以为,远东又要来保晚清政府了,所以在召开晚清王公会议中,奕劻就主张有优待的条件就可以交出政权,而善耆、良弼、铁良、毓朗等反对,并声称誓死与南方革命党对抗倒地。

但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