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部分 (第1/4页)

潜艇,以及其搭载的战斗飞机协防,所以打击这些跟随的“保镖”就彻底摧毁整个航母编队。

第四航母的水下推进器被攻击失去功能以后,停在飞行甲板上的物体就容易被损毁,必然会使航母的攻防效能大大下降,所以更容易被连续攻击、重创,然后直至被击沉。

第五航母编队的战斗力,受海洋气象变化的影响较大,尽管航空母舰本身就是在一艘战舰的基础上设计建造,是可以经受较强的风lang,一般情况在10级以下的风lang也能够航行,但航母是舰载机的平台,在受到海lang和气象条件的影响,风、lang、能见度等都会限制平台上飞机的起降,一旦风力达到8级,海lang达7级,几乎舰载机难以起飞,即使升空也受气象条件的严重制约。

但航空母舰编队的优点依然值得去拥有,在夺取海战区域内,以及近海陆边缘的制空权和制海权上,航空母舰及舰载机,拥有足够的机动速度和一定的自我防护能力,拥有快速空中警戒出击的能力,允许长周期连续执行空中任务。

同时航母战斗区都是整个编队一起出去的,有很多类型的战舰一起保护它,一般来说像巡洋舰就是它第二道保卫墙,驱逐舰与攻击潜艇是第一道保护,反潜能力和反舰能力都有很大的保障,在加上舰载机的防空攻击能力,那就是好几层的保护,想要攻击到它比较困难,因为在之前它要想打你,最大的作战半径可以扩张到300公里左右。

攻击与防御,一直都是战争武器的必须考量因素,航母编队除了防御性强,攻击性能就特别的强悍了。

航母编队是未来一种发展趋势,是综合实力的象征,在很大程度上,从航母编队的数量上就能体现出来综合实力,所以远东军团不但要拥有它,而且还要随着综合实力的提高,拥有更多更好的航母编队。

同时这也是造船工业能力,特别是技术和的表现,海上力量也将出现立体化、体系化、综合化和信息化的提升,将远东的海上活动能力,直接从近海推向了中远海域,航空母舰本身就是一个大型海上机场,因此可以更远的打击敌方海上活动,拥有了航母编队战斗群,未来在中远海域都具备这样的打击能力。

海军本身就是一个知识密集、技术复杂的高科技军种,远东一直以来,都在海军建设上精心筹划不然也没有今天的海上作战能力,目前世界各国中,有许多国家在海军的整体建设并没有较大的突破,或者说受到了当今世界大国们很大的限制。

而发展航空母舰就牵引了其它武器的发展,所以,发展航空母舰就等于抓住了未来海军建设的龙头,带动了整个海军的全面、系统、协调发展。

所以李宁宇已经下定决定,要率先发展出一支大型航空母舰编队,而这支航空母舰突击编队,计划建造拥有突击航空母舰3艘,每一艘的吨位在25000…35000吨,配备15000吨级重型巡洋舰5艘,6000吨级轻巡洋舰5艘,华夏级驱逐舰20艘,z…2型攻击潜艇9艘,万吨级后勤支援舰5艘,同时每艘航空母舰搭载飞机60…70架,总共大约200架,多数为战斗机,少数轻型轰炸机。

但这支大型海上联合编队群,最少需要十多座船坞马不停蹄5年时间,才能打造出来,毕竟涉及建造总吨位就达到33万吨,按照一万吨1000万亚元的造价,单单建造费用就要33亿亚元,先不说弹药、燃料、维护等费用。

第四四七章:第一次联合国峰会

打造这支大型航空母舰编队,李宁宇势在必行,一边计算各种支出预算,一边思考利用那些船坞去分批建造,但是在几份电报发出以后,达到的答案都是一样的。

“没空,没时间!”

目前远东各版块的船坞,都在加班加点的赶工建造300艘华夏级驱逐舰的计划,除此之外,四个潜艇建造船坞也在赶工建造台风级战略潜艇,两年时间以内,不可能有能力去打造更多的战舰。

收到各地的回复以后,李宁宇也沉默下来,因为这是事实,如果现在临时扩建船坞也来不及,所以最后他不得不改变一些构造策略。

现在历史的轨迹,似乎已经开始改变,先是巴尔干地区的混战,然后到国内的革命运动提前爆发,最后是第二次东北战争的提前到来,无不在证明,有些事情已经改变,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为之不远了。

三艘主要构成编队的航空母舰,肯定不能交给别国船坞来建造,所以只能从各地抽出三个大型船坞,好在夏威夷珍珠港海军基地有一座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