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部分 (第1/4页)

从各种数据上看,同盟国只有两个老牌帝国,而协约国有三个,再加上英国海外的大量殖民地,所以协约国占有很多的优势,特别是在宣战以后,作为英国的主要海外殖民地,英属印度、澳大利亚、英属加拿大、英属非洲地区,开始了大量征兵,最后在短短的六个月时间里,英国就临时征集了一支数量号称200万的陆军。

当然,德国当局也不会闲着所以也开始在海外殖民地大量征兵,最后也宣布出一个160万的数字,在看到这些数据以后,李宁宇笑了,因为他此时很想说爱德华七世和威廉二世,原来都有这么可爱的一面。

不过笑归笑,最后远东军团开始在亚洲地区,发出了一份征兵公告,虽然在公告上写着征兵180万,可实际上,远东军团最后只会征兵30…60万精锐野战军以及5万海、空军士兵。

不过这样的公告,还是大大刺激了欧洲各国,也让他们不得不降温想一些问题,如果远东军团突然插手,那么无论李宁宇倒向那一边,很有可能改变最后的结局。

于是乎,世界两大帝国主义集团,纷纷派出代表前往亚洲面会李宁宇,并且要求代表不惜一切代价要把远东军团拉过去,可是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双方的代表都没有见到李宁宇本人,这让两大势力不得不小心翼翼谨慎起来。

最后两大帝国主义集团,也对之前的作战计划做出了修改,特别是沙俄帝国。

如果说沙皇尼古拉二世最爱的人是谁,不一定人人都知道,可是说起尼古拉二世最怕、最恨谁,地球人都会读出三个字,李宁宇。

所以,在沙俄帝国大量萎缩以后,同盟国老大德意志帝国就开始了主动进攻,但为了避免东西两线同时作战,威廉二世最后决定实行先发制人,并做到各个击破的迅速决战。

其实这种战略思想,主要是根据德国总参谋长施里芬的计划而形成的,在这个计划中,主要的计划就是集中德意志帝国很大一部分陆军兵力,在四周至六周的时间内,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击败法国,并彻底切断法国与英国,以及欧洲大陆的各种联系,然后在抽兵调过头来对付胆小怕事的沙俄帝国。

而整个计划中,德国想在两至三个月的时间内,赢得这次欧洲战争全面胜利,在施里芬的军事进攻计划中,东线的德军对沙俄陆军军队采取守势,可是却只用9个陆军师团参与配合奥匈帝国陆军进行防御。

可是却在西线,集中78个陆军精锐师全力进攻法国,除了在西线的左翼布置8个师,其余的70个整编师全部集中于右翼展现,并且希望这次企图,可以出其不意地通过比利时和荷兰王国,在直接越过未设防御的法国北部,沿着海岸线迅速推进,最后从西南和南面包抄巴黎,形成一股钳形式攻势,这样就可以把法军围歼在右冀纵队和左翼纵队之间。

然后等占领法国全境以后,在把主力陆军部队调一部分到东线战场,在于奥匈帝国陆军回合以后,采取同样的闪击方式,意图全歼沙俄帝国陆军。

而当时协约国方面的作战计划中,主要还是指望俄、法两国同时在陆上对德国展开率先进攻,最后迫使德国在两线分兵作战,而法国主要目标是取得莱茵河左岸。

在宣战以后的第三个月,法军完成了自己的作战计划,按照协约国的作战计划,法军在德法边境共调集5个整编集团军,其中包括有53个野战师和26个后备师,以及10个陆军骑兵师。

法军的第一、二两个集团军,分别放在战线的右翼部位,而法军的第五集团军放在左翼,第三集团军部署在凡尔登地区,目的是把左右两翼联为一体化,而第四集团军放在第三集团军背后,处于二线的位置,可以起到一个接应和后援的战术作用。

而沙俄帝国的作战计划,是在西部边境分为两条主战线,这样分别对付德国和奥匈,可是由于远东军团的无形威胁,使得沙俄帝国不得不小心翼翼,不敢将全部主力都放在两线上,整整预留了24个野战师。

这样就导致沙俄帝国的西北战线上,只能部署了24个野战师,9个后备师、8个骑兵师共计48个陆军师,而在西南战线上沙俄帝国总共也只配置了38个野战师,17个后备师和21个半骑兵师,而留守的陆军主要布置在彼得堡和波罗的海沿岸,可是要知道奥匈帝国在两线上集结了223万人的陆军部队。

而作为协约国的头领,大英帝国的主要军事任务是海上,所以英国当局制定了周密的海上作战方案,并同法国当局进行了细节分工,使得法国海军主要负责地中海的防卫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