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1/4页)

公子昂七岁便能赋诗,才学高博,是一名儒将,在降秦以前任丞相之职时十分有建树,劝农、鼓励经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魏国的综合实力,只可惜为人太恩怨分明,魏王杀其家小,他怕是至死难以释怀,如今任丞相纯属尸位素餐。

宋初一喝了口茶道,“魏国一片大颓之势,好在魏王不昏庸。能否重振山河,就要看是否有无双国士力挽狂澜了。”

“先生说的好!”隔壁雅舍内忽有个年轻的声音赞道。

宋初一微微挑眉,便又听那人道,“不知先生是否称得上无双国士?”

话中锋芒毕现。

紧接着有脚步声传来,众人转头,只见一华服少年伸手挑开帷幔,一张俊美无暇的脸上带着微微笑意,宛若杨柳月清风拂面。

“怀瑾先生大名一夜之间若这苍茫大雪,席卷了整个濮阳,今日有幸一见。”少年目光宋初一身上略一打量,“深以为还不如闻名不见面。”

姬眠哼道,“公孙郢几,你也就是趁着允祀不在才敢放肆,告诉你,我们砻谷府利口易主了。”

“是吗,我倒是想见识见识。”公孙郢几一笑间贝齿微露。

公孙郢几是上大夫公孙健之子,年十八,颇有雄辩之才,与南祈辩论每每落于下风,但越挫越勇,每有辩论,都与南祈针锋相对。

“怀瑾,骂他!”姬眠捅了捅宋初一。

第48章 潇洒真君子

宋初一也不理会姬眠,端起茶盏抿了一口,看了公孙郢几一眼,道,“公子是去是留?”

“先生还未回答我的话,如先生这般人才,是否可称为国士?”公孙郢几追问道。

评人容易,评己难。

两日来,关于宋初一的表现,众人即使未曾目睹也有所耳闻,根本没有少年的轻狂和锐气,听到如此犀利的问题,也都饶有兴趣的等着看宋初一如何回答。

真是一个个看热闹都不嫌事儿大!宋初一支着脑袋,慢悠悠的问道,“国之大才谓国士,敢问公子,何谓国之大才?”

“能使国家昌盛者,是国之大才,诸位以为然否?”公孙郢几问道。

这话说的有些片面,但也不能说不对,众人自然有赞同,也有不赞同的。

“如此一说,怀瑾自以为并非国士,日后也不可能成为国士。”宋初一看着公孙郢几,见他露出果不其然的表情,乍然一笑,道,“因为怀瑾将一生致力于灭国之道!不懂昌盛之法。”

咳!

正在喝酒的人不少不呛住,咳嗽声此起彼伏。

公孙郢几满脸震惊的盯着她,半晌没说出一个字。

时下言论十分自由,即便是辱骂国君,只要能说出个充分理由,也不算什么罪名。更何况宋初一只是说个人志向?

灭国之道,说含蓄一点,就是帮助国家抵御外敌,灭掉对国家具有威胁性的别国,说直白一些,就是帮效力的国家灭掉他国,一统天下。

在场的也都是年轻人,乍闻此言不禁热血沸腾。姬眠小声提醒道,“无故灭人国!不仁不义!光是儒、墨两家的声讨你都难以招架,怀瑾慎言。”

儒家提倡以“仁”治国,墨家提倡“兼爱、非攻”,宋初一的想法则是背道而驰。

宋初一唇角上翘,看向四周,轻声道,“灭国之道,才是帝王之道,才是雄主内心最渴望得到的东西,诸位以为呢?”

大争之世,七雄国哪个君主不藏霸心?哪一个君主不梦想灭掉其他国家做天下唯一的主宰?不可否认,宋初一所说的是事实。

众人没有附和,但心里都十分赞同她说的话。

宋初一笑言道,“此言,是为感念诸君雪天专程拜访,怀瑾特赠之礼,也正如悟寐所说,此言一旦传出去,怀瑾必定会成为众矢之的,更甚者有性命之忧。但礼物既是送出去了,是藏于家室仔细品评,还是丢弃于街市任人践踏,诸君自便。”

众人静默了片刻,都纷纷放下茶盏酒爵,施礼道,“先生金玉良言,自当视如绝世瑰宝!”

宋初一拱手还礼。他们话是如此说,但宋初一可以料想,这言论是守不住的。不过是稍微能控制一住传播速度罢了。

几巡酒罢,大多数人都微醺。姬眠是要结账的,被宋初一看着,倒是没有喝醉。

从酒馆里出来,姬眠和宋初一向众人道别,坐上轺车。

大雪纷纷,姬眠哼着小调,显得十分开心。

宋初一见他来时还是一副剜心割肉的模样,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