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 (第1/4页)

短短时间,公孙衍身配三国相印,一时风光无两!他的合纵之策如狂风,瞬间席卷列国,天下哗然。

震动最大的莫过于秦国。

燕、赵、韩、魏、楚,正好是南北纵向,五国结盟称之为合纵。五国结盟之后,向东可攻霸主齐国,向西可打正在崛起的秦国,而如今公孙衍既然领了齐国的相印,自是不会率军攻齐,那么他的目标只有秦了!

此事非同小可,赢驷迅速召集肱骨大臣,积极应对,连正在养伤的宋初一亦得到招令。

议政殿中一派肃杀气氛。

“齐王果然老辣。”张仪叹道。

这件事里最精明的莫过于齐王了,他在事情尚未形成之前,便做了决断。

用齐国相印试探公孙衍,倘若公孙衍拒绝,那么合纵多半就是为了对付齐国。凭着齐国霸主地位,齐王无论如何也得想个罪名把公孙衍给料理了。而公孙衍若是接受相印,他作为合纵的发起人,必要守信,既然领了相印就要为国家着想,否则拿着齐国相印还反过来对付齐国,这让其他盟国如何信任他?

公孙衍自然能想到这些,反正齐、秦两国只能择一而攻,他索性就爽快接受了这锦上添花的相印。

齐王的行事,看似是爱才惜才,其实不过为了逼迫公孙衍携五国攻秦,齐国则隔岸观火。说不定等到两败俱伤,还能趁机捞些好处。

樗里疾拧眉道,“秦国从前也面临过这样的情况,但因着没谈拢瓜分秦国的利益,结盟成了死胎,这一次有公孙衍发起合纵,恐怕没有那么容易了结。”

张仪双目明亮的惊人,不以为然的笑道,“如今的诸侯国,哪有信义可言,嫌隙多着呢,只要行事得当,不难拆分。”

“善!”赢驷看向张仪,“有丞相此言,寡人心安。”

张仪是个策士,更是个纵横家,早已提出连横之策,比起公孙衍更擅长纵横。

“大将军和国尉怎的不说话?”赢驷忽然问道。

第281章 列国大纷争(2)

“臣只会打仗不懂纵横。”司马错道。

他不是不懂,而是不精通。司马错便是这样一个人,不妄言,不干没有把握的事情。

宋初一迎上赢驷的目光,接着道,“破坏合纵之事有丞相操心,臣只想着,该从哪里找个突破口。”

“突破口?”司马错一时未曾反应过来,不是说不管纵横吗,那是要找什么突破口?

宋初一眼眸中浮上一抹笑意,声音缓缓淡淡,却十分笃定,“软硬兼施,双管齐下,才是称霸之道。”

纵横要行,计谋要用,但是强兵也得用,否则在这等乱世,再出色的纵横家,再精妙的计谋,也不能不费一兵一卒取得天下。

“看来国尉对丞相信心十足,大善!”赢驷的面容依旧冷峻,但眉宇舒展,显然心情不错。

若不是有信心,怎么会跳过这个火烧眉毛的事情,直接去谋划其他?

将相和,是国事兴起的好预兆,作为一个志在天下的雄主,心中自然觉得慰藉。

“左丞相觉得眼下危急何解?”赢驷问。

张仪沉吟片刻道,“当从齐、楚着手。”

他顿了一下,仔细理清思路,才继续道,“齐国并未参与合纵,不过是想作壁上观,甚至坐收渔利,但五国联盟,对于齐国来说也威胁不小,齐王心中恐怕也十分戒备,臣自有法子拉齐国下水。至于楚国,楚王就是那篱笆墙上的草,哪阵风吹便往哪里倒。只需手段得当,想煽动他对背弃盟约并非难事。”

齐国和楚国,一个是实力雄厚的霸主,一个是实力犹存的大国。只要他们肯搅局,这合纵九成要散伙。

谋划说起来几句话就能概括,然而纵横就是这样。知易行难,同样的事情,有能力办成的人屈指可数。大体方向定了,但具体还需要仔细谋划,张仪虽然自恃口才,却也不认为光凭口舌之利就能说服两国国君。

众人知道这件事的难度,因此即便得了张仪的回答,也无人敢放松半分。

既然需要时间谋划,赢驷便立刻放了几人回去。

四人沉默走出宫门,宋初一才开口与张仪说话,“左丞相,上车一叙?”

樗里疾与司马错见他二人有话要说,便各自骑马先行。

“好。”张仪点头,上了宋初一的马车。

距离得近了,宋初一才看清他眼下带着淡淡的青色,眼睛里也布满红血丝,这段时间怕是累的不轻。

“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