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1/4页)

“前一阶段的排查没有效果,很有可能是有人没有说真话。只要有一个人做了伪证,就会让我们整个侦查工作,陷入一个混乱的怪圈。从而产生一个恶果,让我们对自己的侦查思路产生怀疑。下一步的排查,要吸取这个教训。坚决要做到一事多证,一人多证。”

“绝对不能因为有一个人做了伪证,就使整个排查归于失败。另外我再补充一点,看看有没有这样的人,在案发前后突然离家出走。在时间的排查上,这人很可能处于孤证的状况。如果有这样的人,要密切注视和控制,很有可能就是凶手。”

龙若海在肯定了‘小诸葛’的发言之后,也说出了自己的分析意见。他最为关注的对象,就是那种只有一人帮着证明活动时间的人。他觉得,很可能是有人作了伪证。不然的话,就不会出现排查几次,都劳而无功的状况。

接下来的排查,还是不顺利。并没有出现主角一到,案件迎刃而解的喜剧场面。谷中天赶到现场的时候,龙若海正在召集大家分析案情。

这次的排查,还和上次一个样。所有可疑人员的行踪,都有人能够证实。是方向出现错误,还是排查存在漏洞?让人难以确定。

‘小诸葛’有点犯急。以前破案,他都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敲边鼓。是好是坏,成败得失,他都用不着操心思。只要完成交办的任务,他就万事大吉。时间长了,大家也就习以为常,对他不寄予什么希望他自己哩,更是懒得动脑筋。

这一次,好不容易碰上了个龙若海,愿意给自己一个舞台,让自己来表演。却又天不从人愿,总是找不到嫌疑对象,也无从证明自己的判断正确与否。这种状况,让他感觉到有点晦气。

谷中天听了前后经过以后,对‘小诸葛’的分析很是赞许。没有想到这个玩世不恭的小家伙,有了这么大的长进。笑着说道:“不错,不错。才几天没有见到,我们的‘小诸葛’就已经是大有长进。”

领导才刚刚夸奖了两句,‘小诸葛’这家伙的尾巴立即翘了起来。他大言不惭地说道:“我的才能一直摆在这儿,只是领导有眼不识金镶玉罢了。幸好碰到了龙大哥这么个‘伯乐’,知道我是‘千里马’。不然的话,哼,哼,你们就要与我这个不世之才失之交臂了。”

“你啊,你啊,你这个‘小诸葛’。刚表扬了一下,就找不到东南西北了吗?你就不能给我多正经一会儿吗!呵呵。”谷中天笑骂了一下。

他注意到龙若海一直坐在那儿,埋头看各人送来的排查材料,边看边写,显然在思考什么。他也不多言,拉着席大队长走到一边,低声细语地聊起了天。

再次排查,还是以失败而告终。问题到底是出在哪里?这种情况,不但是‘小诸葛’在着急,龙若海也同样在着急哩。

第三十四章 排查受阻

谷中天在和席大队长聊天的同时,一面在思考着‘小诸葛’的变化,一面在耐心等待龙若海的下文。

过了好大一会,看材料的龙若海终于抬起了头。将手中的烟蒂丢掉之后,他先是揉搓了一下看得发胀的眼睛,然后又‘咕噜、咕噜’地喝了几大口茶。这才拍了拍桌子上的材料,如释重负地说道:“这个人有问题。”

这话一说,在场的人全‘哗啦啦’的围了上去。也难怪,这么多人在这儿安营扎寨这么长时间,却什么成果都看不到。不用死者亲属说难听的话,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老百姓可不管你什么难度不难度的事,只会说你‘无能’,只会说你‘吃干饭’。

眼前这个年轻人,说有办法肯定是真的有了办法。人家靠推理,就能抓获杀人犯。在现场上走上这么一圈,就能把尸体已经化成灰烬的杀人案件,办得无懈可击,让罪犯乖乖地缴械投降。牛皮不是吹的,泰山不是垒的。他说有问题的人,那就肯定是错不了的。

龙若海说的人,是死者老公的姐夫,叫仇玉昆,居住在离顾月香家住宅有三公里远的一个村子里。这人四十一岁,平时喜欢沾花惹草,特别喜欢和舅母子动手动脚的开玩笑。(当地人称妻子的兄弟为小舅子,兄弟的老婆就是舅母子)他正常在小砖瓦厂帮着挑砖头,每担都要有二百斤上下哩。不用说,身体自然是健壮得很。这两个方面,都与‘小诸葛’推测的罪犯特征十分接近。

几次拉网排查,仇玉昆的名字都是榜上有名。排除嫌疑的原因,是他的妻子郭桂兰做了证明,证明他在八月五日晚上,就去了南昌打工。经过调查,确实有一班开往南昌的火车,晚上路过当地。

要想一人多证,客观上做不到。仇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