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部分 (第1/4页)

小两口离开饭店以后,郭飞扬等一干领导却没有休息,而是回到了会议室。他们这次来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宁北杀人灭口案。已经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去宁北实地体验生活。晚上就要进行具体的研究。案件一天不破,吃饭也不香呵。

宁北杀人灭口案件发生之后,一直未能破获,这让鲁局长和谷支队长十分焦虑。在这前后,省城市场上也多次发现同类毒品。侦查结果表明,毒品的来源很可能都是来自于宁北。

并案侦查以后,破案结果却仍然让人失望,至今都未有任何进展。两个月前,香港方面发现了从内地流入的冰毒。通过公安部进行协调,侦查方向也指向了宁北县。

毒品本身就已经是十分重大的刑事案件。如果说毒品流向了香港,这很容易成为敏感的政治问题,势必会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内地不比边境省份,在缉毒方面的力量明显存在不足的现象。省公安厅考虑到这一实际情况,确定由刑侦部门牵头负责整个案件的侦查。这样一来,郭副厅长也就当仁不让地担任了这个专案组的最高指挥员。

从前一阶段侦查情况来看,宁北县的警察队伍很不得力。特别是领导班子存在严重的问题,工作难以到位。甚至于出现这边部署,那边跑气的状况。在局长戚长春管理下的公安局,已经是乱得一塌糊涂,毫无战斗力可言,说是烂摊子一点也不为过分。

刑警大队长沈全斌是个很有能力的人,也是事业心很强的人。由于总是和戚长春顶牛,被他搬到了省公安厅去参加一个为期一年的培训班。说是眼不见为净,以免留在眼面前总是碍手碍脚。

这样一来,刑警大队群龙无首。原有的骨干力量,也被分散调离。他们在侦查这起毒品大案中,完全没有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治安大队在枪击案发生后,由于对用枪是否恰当发生分歧,整个大队形成了三分江山的局面,更是难以形成合力。依靠这样的队伍破案,肯定是天方夜谭。

淮东市公安局在省厅的协调下,寻求市委的支持,将治安支队长李照远调去担任公安局长,新选了一名素质很好的转业干部担任政委。这个想法是不错,在实际执行中却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本来想把戚长春先给挂起来,等待日后灭口案有了结果再行追究责任。但由于市委过副书记从中插了一扛子,硬是让戚长春这种做事无能、捣鬼有术的家伙成了分管刑侦工作的副局长。对方的上任,使得鲁光淦的指令在刑侦系统多方受到掣肘。

谷支队长也是一头的恼火。戚长春到职后,正事没有做上多少,却抢先在支队进行了拉帮结派。让本来一门心思破案的刑警队伍人心涣散,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要想指望他来组织侦破灭口案,那简直就是白日做梦。

李照远到了宁北县以后,工作也没有多大的效果。面对这样的队伍状况,当然很难得心应手地开展工作。他也曾想进行外科手术,但班子里的成员各有自己的小九九。加上戚长春在背后的阴影,总是说不到一处去。去了两个月时间,就没有能够按照自己的愿望,调整得了一个干部。

面对这种状况,郭飞扬当然无法坐视不管。他这次来,就是要调兵遣将,对整个侦查工作进行全面的重新部署与调整。

第一百五十八章 调整布局

现代侦查工作,绝对不是象侦探小说《福尔摩斯》中所描写的那样。主角手中抓着一只烟斗,在房间里踱着方步。然后眉头一皱,就能推理破案。就能随手一指,找到近在身旁的凶手。

警方破案的第一要素,就是要占有大量的信息资料。过去依靠基层干部,能够及时掌握到每一户人家的人员来往和经济变化情况。在这种人、财、物大流动的年代里,信息本来就难以掌握。再加上基层组织瘫痪,人心浮动,更是让所谓的治安保卫工作流于形式。

警方没有了基层组织,就成了聋子,成了瞎子。不能迅速破案,这是最为关键的一条原因。要想有大量的资料和信息。只有依靠扎实、有效的基础工作才行。想要象过去那样大哄大闹的搞排查,是不是有效不好说。打草惊蛇,那是肯定的事哩。

从分析来看,大量毒品的出现,肯定会有一个具备一定规模的毒品工厂。这种工厂,埋藏也一定会很深。不然的话,也不会这么长时间没有一点风声透露出来。

要想挖出这种隐藏很深的毒枭,绝对不是重兵压境就能解决问题。压得太紧,罪犯就可能停止作案,销声匿迹,反而会留下祸根。也不是派上几个专家,住上三朝两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