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部分 (第1/4页)

�降木嗬搿�

社会上有一种说法,说是有三种人的关系最铁。那就是‘一起同过窗,一起下过乡,一起扛过枪’。这种说法是有点道理的。毕竟大家相处于贫贱之时,在没有利害冲突的时候平等相交。这种感情,当然是源远流长。

当然社会上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说是‘一起嫖过娼,一起分过赃’的人关系最铁。同学、知青和战友之间的感情,还会因为社会地位的差距、变异而逐渐变得淡泊。

一起**、一起分赃的人。却因为同坐在一条船上的缘故,则是时间越久,勾结越深,捆绑也就愈加厉害。

不管怎么说,龙若海从学友的关系出手,也确实是站稳脚跟、组建队伍的最好切入点。让他主动拉近关系的原因,关键就是他对李小江的了解。知道这位老校友虽然喜欢说笑,做人做事方面还是一丝不苟的。应该属于能放心使用的人选之一。

“大队长,你太客气了。”尽管李小江是个‘人来疯’的角色,但毕竟是龙若海就任直接领导之后的第一次见面。他的说话还是中规中矩,一点也没有流露出自己的本色来。

“你我是学友,就不要这么见外。不管怎么说,大家都曾经是在一个饭堂里吃过饭的人,有什么客气不客气的。我也不和你说那些场面上的话。你给我说说看,这中间到底是怎么回事?”龙若海也不客气,一语就直接挑明了主题。

他知道,这对矛盾是不容回避的。越是避让,越是会让自己夹在中间难以做人。更何况这中间有个是非曲直的问题,不容回避。与其这样,倒不如知难而进,反而更加容易收拢涣散的人心。

特别是在自己单枪匹马的情况下,面对这种混乱局面,更是要快刀斩乱麻。要迅速将这个影响团结和涣散士气的‘顽症’解决好,从而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工作班底。

看到龙若海这么爽直,李小江也不见外。他本来就是一个口齿灵活之人,三言两语的一解说,很快就让龙若海弄清了徐大勇发飙的原因。

第一百七十三章 兼听则明

李小江介绍的情况,实际上就是钱大毛杀人灭口案件的前半部分。这些过程,龙若海基本都很熟悉,但他还是要听。既是为了寻找、掌握自己所不了解的细节情况,也是为了不让人引起怀疑。他暂时不想让人觉察自己对这一案件的关注。

事情的起因倒也很简单,就是源于元宵节那天,街心公园的持械斗殴案。队里的警察小路,当时被人从背后打倒在地。钱大毛又象疯了一样,手持九节鞭朝着徐大勇冲来。

在这种危急关头,徐大勇果断开枪。不但打倒了钱大毛,也使整个现场的混乱状况得到了有效控制。本来正在疯狂打斗的双方,看到警察动了真,也就乖乖地俯首就擒。

当时在任的局长是戚长春。他到场之后,刚开始还表扬徐大勇临危不惧,处置果断。当钱大毛身上携带毒品的消息传来后,也不知是什么人在他面前进行了撺掇。接到消息没有多大一会,他就立即改变了嘴脸。

他迅速将在场的局领导召集到一起,说是研究如何处理这一意外事件。几个人一阵咕噜,当场就作出了决定。立即收缴徐大勇的手枪,并宣布将其停止执行职务。

造成这种改变的原因,大家都很清楚。被打伤的钱大毛,是有来头的人。他是本地最大的宏大集团下属夜总会的打手。这个集团的老总是张跃进,是一个跺上一脚,就能让本地黑白两道,都要抖上三抖的当红人物。

戚长春一得知打的是张老板的下属员工,立即就慌了神。在他的心目中,牺牲一个警察的政治前途算不了什么,只要不得罪‘财神爷’就行。就是这样的原因,才导致他会在现场上,做出了这样的荒唐决定。

对钱大毛这样一个打手的死活,张跃进本来并不放在心上。不知是什么原因,后来他也改变了主意。第二天上午,就主动找到了公安局的门上。说是丢不下自己的面子,要为下面的员工找上一个说法。

他不但在明面上找,私下里还串通了局里的几个副局长。硬揪住用枪没有得到批准这个借口,不肯恢复徐大勇的职务。偏偏大勇又是个犟头筋,哪儿肯认这个错。

这样一来,当然没有他的好果子吃呀。职务迟迟得不到恢复,事情还越闹越复杂。时间越长,徐大勇的火气当然也是越大。赵有才和张跃进又是远房亲戚,这下子当然更是要逮住他来当出气筒了。

李小江的陈述有头有尾,有起有落。不要再加以补充询问,就让龙若海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但也听得出来,他是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