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部分 (第1/4页)

况超群很不高兴,批评了人家一通,自认为是居高临下地抹了一下公安局的面子。没想到,问题还是出在自己这儿,是自己的下属部门在刁难。还好,况县长的临机应变能力还是不错的,将错就错地来了个现场办公。他从公安工作的重要性说起,到相关部门的衙门作风要进行整顿,一个小时的会议,赢得了一个满场彩。民警的医疗费用得到了解决,机关作风得到了整顿,县电视台的专题节目增加了收视率,老百姓的反响也很好。不管你是做秀也好,真心做事也罢,老百姓看重的是你有没有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况超群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转变,还是由于那次常委会上研究人事的后遗症。他从向部长那儿得知,省公安厅对赵有才取代龙若海的事,有着很大的意见。要想消除负面影响,自己就必须要从与警方的对峙中解脱出来。开好表彰大会,仅仅是第一步。要想彻底改变警方对自己的观感,让省公安厅不再找自己的麻烦,就必须要有务实的行动才行。正是这样的出发点,才让况县长变成了关心社会治安的热心肠。

从老百姓对自己解决民警看病经费的反映中,况超群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启示。那就是要想迅速扭转自己的形象,就必须从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做起。要把小事做大,搞得轰轰烈烈,不愁没有效果,不愁省委领导不会改变对自己的印象。况超群刚有了想法,机会就立即出现在他的眼前。这天早晨,恢复骑自行车上下班的况超群,走到信访局大门口时,发现那儿聚集了不少人在看热闹,便停住了脚步。

机灵的周秘书立即停好车子,跑到人群中去打探情况。过了一会,周秘书走了过来,向况超群报告了事情的始末。跪在信访局门口的是一对母女,家住在曹里镇。老公姓曹,会点瓦工手艺。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就经常乘田里活计不多的时候,抽空到城里找点零工做做,贴补贴补家用。今年在城里的一个建筑工地上做了半年的瓦工,想结点工钱给孩子报名上学。没有想到的是老板不肯结账,说是要等到房子出售以后才肯给钱。等老板把房子卖完,不知是猴年马月的事了。

曹师傅一听着了急,拦着老板的车不让走,说是那怕只结一半的钱,让孩子有个学费就好。那个老板感觉丢了面子,嘴角一歪,几个打手就将曹师傅拖到暗处,狠狠地打了一通。事后,‘110’也出了警,派出所也进行了调查。最后的结果,说是证据不足,结案了事。工钱没有要得到手,老公住院又欠上了一笔债,一家人真是叫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

医院里有病友知道情况后,看不下去,就给这母女俩支了个招。让她们到信访局找沈局长,说老沈是个热心人,还可以到公安局找龙大队长,说他不怕邪气,能伸张正义。这样一来,就出现了况超群上班途中所看到的这么一幕。惩处黑心老板,帮助弱势群体。短短的一瞬间,况超群就为自己将要采取的行动做出了定性。这样出彩的事,为什么要让沈局长和龙若海去做?自己既然碰上了,肯定要当仁不让地主动接上手,也来当上一回现代版的‘况青天’。

想到这儿,况超群就往人群中走去。心领神会的周秘书,理所当然的抢先一步。边跑边在口中喊道:“大家让一让,大家让一让,况县长来了,况县长来了。”围拢在四周的老百姓听到喊声,立即让出了一条通道。况超群朝里边一看,老沈正在扶那母女俩起身,便也急步上前,帮着搀扶了一把。口中连声说道:“大嫂,对不起,对不起,是我的工作没有做到家,让你们受委屈了。”

这番话当场就赢得了围观群众的好感,也让对况超群了解颇深的老沈,以为是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不知道今天刮的是什么风,会把这尊大菩萨吹了出来。不但出了场,而且是这样的高亢出场。不管怎么说,能有利于这个**事件的解决,总是好事一桩。时间不长,况超群就从老沈口中获知了事情的一些细节。

事情并不复杂,派出所也不是不尽力。真的要处理的话,也并不难处理。问题就在于建筑工地的老板是钱二毛,一说到这儿,况超群就知道自己给自己找了一个大麻烦。钱二毛不算个什么东西,但他是张跃进的走狗。事情牵扯到张跃进,有关部门当然会要畏首畏尾,不肯上前。估计赵有才也从中做了手脚,不然不会连一分钱医药费都没有要得到。

只是开弓没有回头箭。自己刚才在大庭广众之下唱的高调,想收是收不回来的。唯一的办法,只有硬着头皮往下唱,无论如何也要将这出戏唱好。想到这儿,况超群将脸往下一板,厉声说道:“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处理不好,要我们这些部门干什么?立即通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