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部分 (第1/4页)

名义上是人来上班,也只是虚有其表,喝喝茶,抽抽烟,一张报纸看半天。实在没事干了,就把办公室门关上,和叶婵娟煲电话粥。说到大队的工作,那是一点也不想管。

看到他这个样子,徐大勇则是有点泄气。在手下弟兄们的面前,大发牢骚。说当初我被停职检查的时候,你龙大发那么大的脾气。怎么到了自己的身上,又不这样要求的呢?标准的是马列主义的手电筒,照人不照已。

他发了几句牢骚,看到龙若海没有回音,就带着手下的弟兄们下了乡。说是年关将到,自己这个副大队长不能不尽职。为了大家的福利,他到乡下去搞创收了。

李小江倒是个烂好人,先是两边跑着帮助做工作,进行说服动员。他劝徐大勇多担待点,毕竟龙若海刚刚经历了一场风暴,有点心灰意冷,也是人之常情。后来发现实在是看不到效果,干脆就连他自己也跑得看不到了人影。整个大队的工作,顿时就陷入了混乱之中。到了这样的状况,什么话都有人在说,说什么话的人也都有对龙若海这个样子,各种议论都有。谈得最多的话,就是说他不成熟,经不住风lang的考验。才喝了一口水,就打起了‘退堂鼓’。帮他辩护的人,也只能说是要理解,毕竟年纪还轻。这种事放到任何人的身上,都会有反映,都需要有一个消化和接受的过程。

看到这个情况,其他人还能怎么样?想不通,那很简单,自己找个地方去哭吧,绝对不会出现哭倒长城的故事。用李小江的话来说,真能有那样的效果,还是很有新闻价值的,卖上一个好价钱也是不错的选择。

为这事,赵有才还专门找龙若海做了两次思想工作。嘴上说是做思想工作,实际上是想看一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如果姓龙的就此泄气,那倒是一件大好事,省得自己和‘老大’整天在提心吊胆。只是他自己也知道,这是不太可能的事。

对赵有才到来的用意,龙若海当然是心知肚明。他也有对策,嘴上对领导的关心表示感谢,只是要让自己休息一段时间再说。工作上的事,就请赵局长多辛苦着一点。人家说了这样的话,赵有才也只能安慰两句就走了人。

看到赵局长出面做工作,没有产生效应,李局长又到省城去参加学习,姜政委只好亲自出面,把龙若海喊去做了一番思想工作。不过这工作是怎么做的,没有人能清楚。不管怎么说,两个人把门关起来说了好长时间的话。谈话的效果也不是完全没有,总算是好了半天时间。

到了下午,他带着队里的弟兄们去派出所处理治安案件。也算是冤家路窄吧,一出门就看到了‘二狗子’。俩人对视了一下,先是‘二狗子’连忙夺路就跑,跟在后面的打手都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龙若海则是将脸一沉,转头回了办公室,说是心口疼。

刚开始,听到各种不利的反应时,郭飞扬、龙若海还自以为得计,还以为自己设计的瞒天过海之策已经生效。没想到,第二天下午上班的途中,龙若海一头碰到了邱晓萍父女,发现他们对自己能够帮助报仇雪恨的信心,一点都没有减弱。他感觉到非常奇怪,就疑问邱晓萍说:“我现在不想管事啦,你们就不要再对我有什么指望了吧。”没想到,父女俩异口同声地回答说:“龙大,你不是这样的人,我们对你有信心的。”

看来这场戏,只能到此收场。连两个普通老百姓都骗不过,哪儿能让那帮藏在幕后的老狐狸受骗上当。龙若海只能是苦笑不已,明明全身心的在侦查毒品案件,却硬要扮演一个心灰意懒、无心工作的角色,想让对手松懈警惕。枉费了自己和郭厅长的一片苦心,空担了许多指责和不解,换来的只是让关心、期待自己的人失望而已。

“败笔呵,败笔。这场戏就此收场吧。”龙若海用这个结论,来完结了这场伪装。既然没有用,何苦再折磨自己哩。话又说回来,这次的伪装也不是完全失败,最起码的是让徐大勇沉到了基层,还让李小江也去了应该去的地方。

再说,安全的问题,也不算什么大事。经过顾中来这么一闹,估计宁北官场上的人,也不敢再弄出什么事来了。就是要弄的话,恐怕也要掂量上几分才对。至于人身安全的事,郭厅长不说,龙若海也知道。自己身边多了几个有着军旅气息的年青人,总是远远的环顾着自己。

“时间不会超过半个月,再长就必定有诈。”这是赵有才得出的结论。对龙若海的颓废,他算得上是最有发言权的人啦。他认为龙若海是一个满腔热血的年青人,没有被社会这个大染缸所污染。越是这样的人,失望才会越大。纪委这种维护党组织纯洁的部门,对他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